第527章 可共患难,难同富贵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氏与楼氏相比较,论历史肯定是赵氏最悠久,现阶段的其它可就是楼氏占据更大优势了。
首先来讲地盘……,不,应该提楼氏和赵氏现阶段能够集结的军队数量与质量。
赵武现在只有一个“赵”地,他们的“大夫”、“士”和“徒”在家族覆灭的时候不是战死就是被瓜分,几乎没有剩下多少。
这一次赵武进行纳赋,带上了一个“旅”的兵力,里面的“羡”占了六成,武备方面是各个家族中的最差。
楼氏这一边,不提到底极限状态下能够拉出多少军队,武备方面怎么样,光是拉出两个“师”进行纳赋,无疑就是胜过赵氏许多。
第二论人脉。
赵氏的历史底蕴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
从赵衰到赵盾,他们固然将家族发展得极好,国内外却到处都是仇人,乃至于制造了很多的死敌。
之前赵武最大的优势就是韩厥死心塌地力挺,韩氏却是在上一波动荡中被带走了。
没有了韩氏,赵武因为联姻对象的关系,他还有智氏可以依靠。
可是……,说难听点就是智氏现在自身难保,有心也无力给予赵武太多的支持。
其余人脉方面,赵武因为母亲的关系可以搭上很多公族封君,再来就是晋君周可能天然与之亲近。
那么,楼氏呢?
在联姻方面,楼氏与郤氏、范氏、荀氏都有联姻关系,并且楼令跟郤至压根就是死铁。
因为各种原因,范氏需要拉拢楼氏,士匄必须做出选择的话,不会有任何意外就是会选楼令。
智罃并不能够代表荀氏,他自立的意图过于明显,荀氏宗主兼中行氏之主中行偃才是真正能够决定荀氏要支持谁的那个人。
中行偃需要跟郤氏搞好关系,拉拢楼令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甚至可以利用楼令去影响到郤氏,怎么在赵氏和楼氏中去选,用得着猜吗?
郤氏就更不用说了。哪怕郤犨可能搅局,他顶多就是给楼令制造一些小麻烦,大决策上面也知道要顾及郤氏的整体战略,才不会为了赵武跟楼令翻脸。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他们现如今面临不少麻烦,硬实力却是没有输给卿位家族太夸张。他们欠下了楼令几次人情,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再不情愿都需要将人情还掉,别说魏氏跟赵氏也有私怨存在。
第三要论什么?
比了现有军力和人脉之后,好像不用再比了。
楼氏有现在的成就,本身就是楼令发展起来。所以是楼令成就了楼氏,不是楼氏成就了楼令。
赵武是继承了赵氏的一切,他有表现机会的时候,只能说表现得一般或者干脆很差劲。
哪怕原版历史上没有楼令这个人,同时代胜过赵武的人不说比比皆是,只能说是真的不少。谁让晋悼公就是跟赵武看对了眼,只愿意重用赵武呢?才让赵武有资格去占坑。
事实是什么?春秋时代的晋国就是人才辈出,任何一代高层都没有真正的平庸之人,区别仅仅是谁的能力最为突出。
不是因为人才辈出的话,晋国从地理环境到生产力真的不怎么样,哪可能当将近两百年的天下霸主。
拿看上去好像有没有都一样……,乃至于看着像是存在更多负面的郤锜来说,他的存在真的没有必要,或者是负面吗?
郤氏是那么的强大,有了一个敢说敢做的家主,他还是晋国的中军将,有他带领着冲锋,哪怕是再讨厌郤氏的人,作为队友心里的那种安全感简直就是爆棚!
假设啊,只是进行假设。
如果不是郤锜来当中军将,换作是其余人的话,晋国的其余家族,包括卿位家族、非卿位家族以及公族,前一年刚四个军团齐出,今年愿意再大举出兵吗?直接给一个答案,那就是:不可能!
不是郤锜这种性格强硬的人,且有强大的郤氏作为震慑,一定是各种没完没了的扯皮,轮到最后出现一个不尽人意的妥协方案。
那样一来,晋国面对楚国的挑衅,回应力度必然不够,使得前一年的大战成果被浪费掉。
在原版历史上有智罃提出的疲楚之策当遮羞布,其实就是三郤氏灭亡的发生让一众人被吓到,后面栾书弑君才解决掉晋厉公这个大麻烦,同时也让各个家族产生太多的顾虑,变得不是那么敢打敢拼了。
什么顾虑?就是晋国的内斗太频繁且残酷,没有家族敢于将力量消耗在国战之中,他们必须留存军力防备于内斗。
因为历史已经发生,答案已经摆在那里,不用进行各种假设。晋国打赢了“鄢陵之战”的这一场战役,隔年因为谁都不想再大肆出动,弄到所有国家都以为晋国元气大伤,不止楚国重拾争霸的信心,中原好多国家也开始对晋国阳奉阴违,乃至于齐国再一次挑战晋国在中原的霸权。
那变成了什么?等于说“鄢陵之战”的血白流,成果被那一届领导班子给辜负了。
在有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因为郤锜的强硬与带头作用,晋国去年出动四个军团,今年再次出动三个军团,可算是没有让楚国给吓唬到。
新版本的“鄢陵之战”结果已经显现出来,远比原历史版本打得更加惨烈,从结果来看晋国是损失不小,楚国却是损失更大。
这么说吧?仅是算战斗力的话,晋国可能折损了全国的一成左右,楚国一下子折损了全国战力的至少四成。
要是算上损失的物资,楚国还要因为战败而进行赔偿,他们起码五年之内别想有什么大动作。
那可是五年的时间!
知道大争之世的五年时间,能够做多少事情吗?
那还只是损失的硬实力,由于楚国不止战败且主动求和认输,起到的影响远比输了一场战役更大。
与此同时,晋国到底多傻才不懂得抓住这个机会,趁楚国虚弱一再给予打击,非要给楚国喘息的时间。
“没有什么疲楚之策了!”郤锜直勾勾盯着智罃看,继续往下说道:“明年一口气都不让楚国喘息,继续南下逼迫楚国再次进行大战!”
智罃被看得浑身上下的哪哪哪都感到难受,只能陪笑说道:“这一次取得这样的大胜,自然是要乘胜追击。”
郤锜问道:“去年我们打了一场假的胜利?”
就是啊,他们打赢了“赭丘之战”,怎么还闹出要搞疲楚之策呢?
智罃不得不说道:“这个……,不是内部动荡,为了稳妥起见……”
那么说没有错。
一个国家要是刚刚历经内乱,不该要整顿内部,或是内部产生新的信任感吗?
在那种状态之下,对外不发动大战,起码能够给人更大的安全感。
不是谁都像郤锜这般,敢无视内部的不稳,甚至都敢强硬逼迫其余家族。
至于楼令力主大军南下?他是觉得要么干脆不出兵,出兵则是一定不能让某个家族在国内留下太多兵力。
真要是某些家族大半兵力在外,有的家族却是一兵一卒都没有出动,本来不会出乱子都要搞出乱子来了。
不可能只有楼令是那种想法,其余的一家之主肯定也意识到,他们才会最终妥协。
“幸亏下军佐力主南下,又是下军佐提议切断楚军后路,下军将够气魄执行,我们才获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郤锜举起酒觞,提议道:“敬下军一觞!”
郤锜这是开窍了,懂得离间以及加大智罃和楼令的疏离与矛盾吗?
看情况,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真就是郤锜给下军的军将与军佐表功。
楼令站起来,举着酒觞,说道:“敬浴血奋战的全体将士!”
郤至吼道:“饮胜!”
“那就通告全军,我们敬他们的奋战与拼搏!”郤锜又一次开窍了?
晋国与楚国虽然签下了和约,战事却不算真正结束。
在这种状态下,晋军仍旧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将“鄢陵”附近的楚军围困的围困,堵住的也还是堵住。
因为都有任务的关系,晋军并没有展开大肆的庆祝。
禁酒那当然没有禁酒,该喝多少却是人人心里有数。
要说有什么区别?众人得知和约已经签订,愿意拿出储备的粮食,吃得更好,吃得更饱。
这一场战役要论功劳的话,肯定是郤锜的功劳最大。
说白了就是,没有郤锜的强硬,晋国哪里会出动三个军团南下,再来他作为南征全军的主将,理所当然要拿头功。
次级功劳会落到郤至的头上。没有其它理由,简单就因为下军的主将是郤至。
无论哪个朝代,或者干脆不再是王朝,功劳都是那么论的,没有什么公平或不公平的说法。
虽然功劳是那么来排,但是真正做出贡献的楼令,不等于就是被抹去功劳。他会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并且增加公信力,轮到成为一军主将,效果会显现出来。其余时代,情况也是这样的。
所以,不是某人某一次立下大功,一下子就一跃成为头部。真是这种情况,缺乏足够的积累不提,谁能够保证不是因为运气好呢?
没有证明过自己,一样是得到登台拜将的待遇,赵括输了成为笑话,韩信一直赢成了兵仙。
所以,君主敢去赌,魄力可能一样大,结果却是未知的。
正面和反面的例子都有,选择稳妥的人绝对会更多,只是选择保守一定不会让后进服气。
要是多次立下大功却被忽视,情况则是变得不一样了。
士匄与士鲂对视了一眼,随后一起看向楼令。
范氏本就决定拉拢楼令,他们在这一次再次看到楼令展现出来的价值,拉拢的心思变得更为热切了。
“刚刚中军将是在给上军将难堪吗?”士匄低声问。
士鲂微微摇头,说道:“我不觉得中军将会做那种事情。”
“效果就是那么一回事。”士匄说道。
士鲂都有些同情智罃了。
晋国的小宗,由于有过“曲沃代翼”的例子,他们天然上会比较倾向于获得更多自主权。
因为去年晋国发生那么大的动荡,确确实实让人很容易对局势出现错误的判断。
荀氏内部的情况远比其他家族更复杂,起码其他家族没有发生过大宗之主还兼任小宗家主的例子,整个家族几乎是用尽全力在扶持中行氏,导致智罃更迫切想要自立属于情有可原。
结合晋国历经大动荡,智罃迫不及待要拉起属于自己的小圈子,真不能说是头脑发热。
人们习惯以胜败论英雄,可能根本不在乎某个人为什么要那样做,只看到某个人取得了成功,并且在他获得成功后去进行各种解读,昏招都能吹成是神来之笔。
现在,不管能不能理解,谁都能够看出智罃未来的日子一定不好过了。
“我要不要拉大舅哥一把?”楼令不是因为姬娇才产生这个想法。
中行偃再是想要打压智氏,不可能摘了智罃的智氏之主头衔,更不可能让智罃失去卿位。
只要智罃不丢了卿位,对于他来讲就是一切仍有可能。
常言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再者说了,楼令想用雪中送炭来逼迫智罃在楼氏与赵氏做出选择。
什么说法?
楼令对艰难状态的智罃进行雪中送炭,要是智罃仍旧选择对赵武进行扶持,就此之后楼令\/楼氏就也不欠智罃\/智氏什么了,哪怕最后因为赵氏牵连让楼氏无可避免地灭了智氏,包括中行偃\/荀氏在内的任何人或家族都无从指责。
如果智罃感受到楼令的情义愿意放弃对赵武进行扶持,楼氏确确实实是需要在郤氏之外重新拉起一个圈子,智氏加入进来就等于是荀氏参与,将会给楼氏新的圈子一个很高的起点。
那是楼令发现了什么,开始想要准备跟郤氏做切割了吗?并不是的。
郤氏有郤氏想要的。
楼氏不能有自己想达成的目标吗?
其实,卿位家族不可能真正成为另一个的附庸!
楼氏当然愿意为了晋国的霸权奋斗,明白晋国成为天下霸主,无论对卿位家族或是普通的小家族都是好事。
可是,楼氏需要向北扩张,直至在楼令这一代完成对河套的占领以及发展。
那样一来,楼氏绝对不可能将所有力量投入到国战之中,极可能会跟郤锜产生冲突。
哪怕楼氏不会跟郤氏发生冲突,搞得朋友多多的,一样对楼氏存在好处。
私心嘛,谁没有呢?
任何一个集体,无论谁去当领导者,不可能杜绝掉集体中某些人的私心。
尤其是晋国现在并非面临绝境,相反是形势一片大好。
绝境之下,被逼到了一定程度,没有多余的选择,自然是更愿意奉献与牺牲。
形势大好?正因为形势大好,恰恰就是最容易滋生私心的环境。
那就是为什么每每有人,他们明明可以共患难,奈何无法同富贵的原因。
真正的优质领袖,他应该是尽力进行协调,发挥出集体更多的力量,不是想着让所有人放弃自己的诉求,乃至于只光燃烧自己去照亮他人。
宴会进行得并不晚。
在宴会期间,有人变得比以往更加活跃,也有人从活跃变得沉默寡言。
楼令有意对智罃雪中送炭,只是在宴会上没有什么表示。
该怎么来进行雪中送炭很讲时机,通常是等对方被逼到悬崖边上的时候,前去雪中送炭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在宴会散去之后,没有卿大夫再在私下聊天,各自回到军帐洗漱便睡了。
随后,晋国的卿大夫们可算是想起该与列国众人接触,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交。
楼氏担负与齐国、邾国、杞国和鄫国进行邦交的责任。
这一次,邾国、杞国、鄫国并没有收到会盟邀请,只有齐国被点名。
在楚国签订和约之后,齐国君臣不再提起晋国欠了两次战利品没有分配的事情,他们甚至很刻意地在奉承楼令。
“楚国认输,是不是意味着不用每年大战了呢?”高固讲了一大堆废话,才问出了最想问的问题。
楼令反问道:“足下认为楚国真的服输了吗?”
高固很难睁眼说瞎话,答道:“楚国不可能认输。”
“只是……,楚国损失那么惨重,他们想不认输都难,不会再主动挑衅了。”高固补了一句。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层敢在这个时候糊弄晋国的卿大夫,他们承担不起相应的风险。
如果应对错误让晋国的目光转向本国,无疑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楼令有选择性地说道:“我们明年会继续南下,甚至后年一样会南下。”
能够看出高固松了口气。
那大概就是庆幸晋国仍旧死盯着楚国,没有要找齐国麻烦的放松。
一定也有期盼晋国继续跟楚国死磕,最好逼得楚国玩命,再让晋国付出更多损失的期盼。
“齐国每一年都要出动三个军团南下。”楼令能看到高固脸色非常纠结,以一贯的真诚来讲大实话,说道:“你们不三个军团尽出,怎么能够让我们放心呢?那也是为了大家好,你能理解的吧?”
高固立刻苦笑出声。
不是那样子吗?
如果晋国不要求齐国三个军团尽出,其实就该让齐国君臣更担心了。
高固问道:“鲁国呢?”
楼令说道:“楼氏并不负责与鲁国的邦交。”
鲁国的邦交是由郤氏负责。
尽管郤氏并不喜欢鲁国,一直以来却是不敢逼得太狠,哪怕想教训都只能轻轻敲打,深怕痛打得狠了,鲁国高层的笔杆子玩得更溜。
在玩笔杆子上面,只能说鲁国高层是认真的。
当代人不会看本代人的历史记载,是无论本国或他国史书都不会去看的那种。
其实,他们想看也看不到,没有史官会屈服于强权,也没有人敢将史官逼得太狠。
应该说在李二凤之前,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他们对历史充满了敬畏,哪怕是暗示都不敢对执笔写史的人进行暗示。
咳咳!
李二凤在看了史官的记录之后,和颜欢色地对史官说:好好写,一定要好好写。
得嘞!
隋唐可没有史官世家,一概是临时上岗,以后可能调岗。
那么,史官可不就得好好写了吗?
结果怎么着?反正关于李二凤的历史记载,有好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强如汉武帝,他看了司马迁的记载,明确知道司马迁将自己写得很不好,尤其是将好友李陵写得很好,好多地方不存在公正与客观,一样没有焚烧掉司马迁的《史记》,只是气愤地评价一句“一家之言”而已。
那么,《史记》是一家之言吗?起码以两汉的权威定义,它确实是一家之言,从来没有当成真正的历史看待。
后人为什么认定汉武帝所说一家之言的《史记》存在权威?那可真的就不太好说了。
或许是司马迁有太多的创意,例如开创了帝王、世家、列传的载体,使得后人认为《史记》比《汉书》、《后汉书》更具权威?
楼令的活比较少,只需要应付齐国君臣,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巡视上面。
在那一期间,楼令发现长鱼矫很尽职。
长鱼矫是晋国当前的司马,他极少参加高层会议,几乎每天都是奔波在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的状态之下。
“其实,矫更喜欢上阵厮杀。”长鱼矫偶遇楼令,讲出心里话。
楼令能够理解。
司马尽责就是立功,也能够分润到一些战利品,跟亲自上阵厮杀的收获却是有较大差距。
长鱼氏正是需要资源的时候,肯定更想要实际参战。
“你不要着急,上任之后先沉淀一段时间,日后会有亲自厮杀的机会。”楼令多少算是推心置腹了。
长鱼矫当然明白,对愿意跟自己讲那些话的楼令衷心感激。
“我们需要等多久?”长鱼矫很是期盼来年。
楼令当然有进行过估算,说道:“楚国筹备物资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运输要消耗至少两个月。”
他们是春季下旬开打,过了五个月,时间就来到秋季了。
因为需要至少五个月的时间,乃至于可能需要等更久,哪怕楚国已经损失惨重,一样不能让南下的晋军轻心大意。
其实,不止是晋国在等着楚国会不会搞幺蛾子,列国都在看着……
赵氏与楼氏相比较,论历史肯定是赵氏最悠久,现阶段的其它可就是楼氏占据更大优势了。
首先来讲地盘……,不,应该提楼氏和赵氏现阶段能够集结的军队数量与质量。
赵武现在只有一个“赵”地,他们的“大夫”、“士”和“徒”在家族覆灭的时候不是战死就是被瓜分,几乎没有剩下多少。
这一次赵武进行纳赋,带上了一个“旅”的兵力,里面的“羡”占了六成,武备方面是各个家族中的最差。
楼氏这一边,不提到底极限状态下能够拉出多少军队,武备方面怎么样,光是拉出两个“师”进行纳赋,无疑就是胜过赵氏许多。
第二论人脉。
赵氏的历史底蕴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
从赵衰到赵盾,他们固然将家族发展得极好,国内外却到处都是仇人,乃至于制造了很多的死敌。
之前赵武最大的优势就是韩厥死心塌地力挺,韩氏却是在上一波动荡中被带走了。
没有了韩氏,赵武因为联姻对象的关系,他还有智氏可以依靠。
可是……,说难听点就是智氏现在自身难保,有心也无力给予赵武太多的支持。
其余人脉方面,赵武因为母亲的关系可以搭上很多公族封君,再来就是晋君周可能天然与之亲近。
那么,楼氏呢?
在联姻方面,楼氏与郤氏、范氏、荀氏都有联姻关系,并且楼令跟郤至压根就是死铁。
因为各种原因,范氏需要拉拢楼氏,士匄必须做出选择的话,不会有任何意外就是会选楼令。
智罃并不能够代表荀氏,他自立的意图过于明显,荀氏宗主兼中行氏之主中行偃才是真正能够决定荀氏要支持谁的那个人。
中行偃需要跟郤氏搞好关系,拉拢楼令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甚至可以利用楼令去影响到郤氏,怎么在赵氏和楼氏中去选,用得着猜吗?
郤氏就更不用说了。哪怕郤犨可能搅局,他顶多就是给楼令制造一些小麻烦,大决策上面也知道要顾及郤氏的整体战略,才不会为了赵武跟楼令翻脸。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他们现如今面临不少麻烦,硬实力却是没有输给卿位家族太夸张。他们欠下了楼令几次人情,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再不情愿都需要将人情还掉,别说魏氏跟赵氏也有私怨存在。
第三要论什么?
比了现有军力和人脉之后,好像不用再比了。
楼氏有现在的成就,本身就是楼令发展起来。所以是楼令成就了楼氏,不是楼氏成就了楼令。
赵武是继承了赵氏的一切,他有表现机会的时候,只能说表现得一般或者干脆很差劲。
哪怕原版历史上没有楼令这个人,同时代胜过赵武的人不说比比皆是,只能说是真的不少。谁让晋悼公就是跟赵武看对了眼,只愿意重用赵武呢?才让赵武有资格去占坑。
事实是什么?春秋时代的晋国就是人才辈出,任何一代高层都没有真正的平庸之人,区别仅仅是谁的能力最为突出。
不是因为人才辈出的话,晋国从地理环境到生产力真的不怎么样,哪可能当将近两百年的天下霸主。
拿看上去好像有没有都一样……,乃至于看着像是存在更多负面的郤锜来说,他的存在真的没有必要,或者是负面吗?
郤氏是那么的强大,有了一个敢说敢做的家主,他还是晋国的中军将,有他带领着冲锋,哪怕是再讨厌郤氏的人,作为队友心里的那种安全感简直就是爆棚!
假设啊,只是进行假设。
如果不是郤锜来当中军将,换作是其余人的话,晋国的其余家族,包括卿位家族、非卿位家族以及公族,前一年刚四个军团齐出,今年愿意再大举出兵吗?直接给一个答案,那就是:不可能!
不是郤锜这种性格强硬的人,且有强大的郤氏作为震慑,一定是各种没完没了的扯皮,轮到最后出现一个不尽人意的妥协方案。
那样一来,晋国面对楚国的挑衅,回应力度必然不够,使得前一年的大战成果被浪费掉。
在原版历史上有智罃提出的疲楚之策当遮羞布,其实就是三郤氏灭亡的发生让一众人被吓到,后面栾书弑君才解决掉晋厉公这个大麻烦,同时也让各个家族产生太多的顾虑,变得不是那么敢打敢拼了。
什么顾虑?就是晋国的内斗太频繁且残酷,没有家族敢于将力量消耗在国战之中,他们必须留存军力防备于内斗。
因为历史已经发生,答案已经摆在那里,不用进行各种假设。晋国打赢了“鄢陵之战”的这一场战役,隔年因为谁都不想再大肆出动,弄到所有国家都以为晋国元气大伤,不止楚国重拾争霸的信心,中原好多国家也开始对晋国阳奉阴违,乃至于齐国再一次挑战晋国在中原的霸权。
那变成了什么?等于说“鄢陵之战”的血白流,成果被那一届领导班子给辜负了。
在有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因为郤锜的强硬与带头作用,晋国去年出动四个军团,今年再次出动三个军团,可算是没有让楚国给吓唬到。
新版本的“鄢陵之战”结果已经显现出来,远比原历史版本打得更加惨烈,从结果来看晋国是损失不小,楚国却是损失更大。
这么说吧?仅是算战斗力的话,晋国可能折损了全国的一成左右,楚国一下子折损了全国战力的至少四成。
要是算上损失的物资,楚国还要因为战败而进行赔偿,他们起码五年之内别想有什么大动作。
那可是五年的时间!
知道大争之世的五年时间,能够做多少事情吗?
那还只是损失的硬实力,由于楚国不止战败且主动求和认输,起到的影响远比输了一场战役更大。
与此同时,晋国到底多傻才不懂得抓住这个机会,趁楚国虚弱一再给予打击,非要给楚国喘息的时间。
“没有什么疲楚之策了!”郤锜直勾勾盯着智罃看,继续往下说道:“明年一口气都不让楚国喘息,继续南下逼迫楚国再次进行大战!”
智罃被看得浑身上下的哪哪哪都感到难受,只能陪笑说道:“这一次取得这样的大胜,自然是要乘胜追击。”
郤锜问道:“去年我们打了一场假的胜利?”
就是啊,他们打赢了“赭丘之战”,怎么还闹出要搞疲楚之策呢?
智罃不得不说道:“这个……,不是内部动荡,为了稳妥起见……”
那么说没有错。
一个国家要是刚刚历经内乱,不该要整顿内部,或是内部产生新的信任感吗?
在那种状态之下,对外不发动大战,起码能够给人更大的安全感。
不是谁都像郤锜这般,敢无视内部的不稳,甚至都敢强硬逼迫其余家族。
至于楼令力主大军南下?他是觉得要么干脆不出兵,出兵则是一定不能让某个家族在国内留下太多兵力。
真要是某些家族大半兵力在外,有的家族却是一兵一卒都没有出动,本来不会出乱子都要搞出乱子来了。
不可能只有楼令是那种想法,其余的一家之主肯定也意识到,他们才会最终妥协。
“幸亏下军佐力主南下,又是下军佐提议切断楚军后路,下军将够气魄执行,我们才获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郤锜举起酒觞,提议道:“敬下军一觞!”
郤锜这是开窍了,懂得离间以及加大智罃和楼令的疏离与矛盾吗?
看情况,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真就是郤锜给下军的军将与军佐表功。
楼令站起来,举着酒觞,说道:“敬浴血奋战的全体将士!”
郤至吼道:“饮胜!”
“那就通告全军,我们敬他们的奋战与拼搏!”郤锜又一次开窍了?
晋国与楚国虽然签下了和约,战事却不算真正结束。
在这种状态下,晋军仍旧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将“鄢陵”附近的楚军围困的围困,堵住的也还是堵住。
因为都有任务的关系,晋军并没有展开大肆的庆祝。
禁酒那当然没有禁酒,该喝多少却是人人心里有数。
要说有什么区别?众人得知和约已经签订,愿意拿出储备的粮食,吃得更好,吃得更饱。
这一场战役要论功劳的话,肯定是郤锜的功劳最大。
说白了就是,没有郤锜的强硬,晋国哪里会出动三个军团南下,再来他作为南征全军的主将,理所当然要拿头功。
次级功劳会落到郤至的头上。没有其它理由,简单就因为下军的主将是郤至。
无论哪个朝代,或者干脆不再是王朝,功劳都是那么论的,没有什么公平或不公平的说法。
虽然功劳是那么来排,但是真正做出贡献的楼令,不等于就是被抹去功劳。他会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并且增加公信力,轮到成为一军主将,效果会显现出来。其余时代,情况也是这样的。
所以,不是某人某一次立下大功,一下子就一跃成为头部。真是这种情况,缺乏足够的积累不提,谁能够保证不是因为运气好呢?
没有证明过自己,一样是得到登台拜将的待遇,赵括输了成为笑话,韩信一直赢成了兵仙。
所以,君主敢去赌,魄力可能一样大,结果却是未知的。
正面和反面的例子都有,选择稳妥的人绝对会更多,只是选择保守一定不会让后进服气。
要是多次立下大功却被忽视,情况则是变得不一样了。
士匄与士鲂对视了一眼,随后一起看向楼令。
范氏本就决定拉拢楼令,他们在这一次再次看到楼令展现出来的价值,拉拢的心思变得更为热切了。
“刚刚中军将是在给上军将难堪吗?”士匄低声问。
士鲂微微摇头,说道:“我不觉得中军将会做那种事情。”
“效果就是那么一回事。”士匄说道。
士鲂都有些同情智罃了。
晋国的小宗,由于有过“曲沃代翼”的例子,他们天然上会比较倾向于获得更多自主权。
因为去年晋国发生那么大的动荡,确确实实让人很容易对局势出现错误的判断。
荀氏内部的情况远比其他家族更复杂,起码其他家族没有发生过大宗之主还兼任小宗家主的例子,整个家族几乎是用尽全力在扶持中行氏,导致智罃更迫切想要自立属于情有可原。
结合晋国历经大动荡,智罃迫不及待要拉起属于自己的小圈子,真不能说是头脑发热。
人们习惯以胜败论英雄,可能根本不在乎某个人为什么要那样做,只看到某个人取得了成功,并且在他获得成功后去进行各种解读,昏招都能吹成是神来之笔。
现在,不管能不能理解,谁都能够看出智罃未来的日子一定不好过了。
“我要不要拉大舅哥一把?”楼令不是因为姬娇才产生这个想法。
中行偃再是想要打压智氏,不可能摘了智罃的智氏之主头衔,更不可能让智罃失去卿位。
只要智罃不丢了卿位,对于他来讲就是一切仍有可能。
常言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再者说了,楼令想用雪中送炭来逼迫智罃在楼氏与赵氏做出选择。
什么说法?
楼令对艰难状态的智罃进行雪中送炭,要是智罃仍旧选择对赵武进行扶持,就此之后楼令\/楼氏就也不欠智罃\/智氏什么了,哪怕最后因为赵氏牵连让楼氏无可避免地灭了智氏,包括中行偃\/荀氏在内的任何人或家族都无从指责。
如果智罃感受到楼令的情义愿意放弃对赵武进行扶持,楼氏确确实实是需要在郤氏之外重新拉起一个圈子,智氏加入进来就等于是荀氏参与,将会给楼氏新的圈子一个很高的起点。
那是楼令发现了什么,开始想要准备跟郤氏做切割了吗?并不是的。
郤氏有郤氏想要的。
楼氏不能有自己想达成的目标吗?
其实,卿位家族不可能真正成为另一个的附庸!
楼氏当然愿意为了晋国的霸权奋斗,明白晋国成为天下霸主,无论对卿位家族或是普通的小家族都是好事。
可是,楼氏需要向北扩张,直至在楼令这一代完成对河套的占领以及发展。
那样一来,楼氏绝对不可能将所有力量投入到国战之中,极可能会跟郤锜产生冲突。
哪怕楼氏不会跟郤氏发生冲突,搞得朋友多多的,一样对楼氏存在好处。
私心嘛,谁没有呢?
任何一个集体,无论谁去当领导者,不可能杜绝掉集体中某些人的私心。
尤其是晋国现在并非面临绝境,相反是形势一片大好。
绝境之下,被逼到了一定程度,没有多余的选择,自然是更愿意奉献与牺牲。
形势大好?正因为形势大好,恰恰就是最容易滋生私心的环境。
那就是为什么每每有人,他们明明可以共患难,奈何无法同富贵的原因。
真正的优质领袖,他应该是尽力进行协调,发挥出集体更多的力量,不是想着让所有人放弃自己的诉求,乃至于只光燃烧自己去照亮他人。
宴会进行得并不晚。
在宴会期间,有人变得比以往更加活跃,也有人从活跃变得沉默寡言。
楼令有意对智罃雪中送炭,只是在宴会上没有什么表示。
该怎么来进行雪中送炭很讲时机,通常是等对方被逼到悬崖边上的时候,前去雪中送炭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在宴会散去之后,没有卿大夫再在私下聊天,各自回到军帐洗漱便睡了。
随后,晋国的卿大夫们可算是想起该与列国众人接触,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交。
楼氏担负与齐国、邾国、杞国和鄫国进行邦交的责任。
这一次,邾国、杞国、鄫国并没有收到会盟邀请,只有齐国被点名。
在楚国签订和约之后,齐国君臣不再提起晋国欠了两次战利品没有分配的事情,他们甚至很刻意地在奉承楼令。
“楚国认输,是不是意味着不用每年大战了呢?”高固讲了一大堆废话,才问出了最想问的问题。
楼令反问道:“足下认为楚国真的服输了吗?”
高固很难睁眼说瞎话,答道:“楚国不可能认输。”
“只是……,楚国损失那么惨重,他们想不认输都难,不会再主动挑衅了。”高固补了一句。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层敢在这个时候糊弄晋国的卿大夫,他们承担不起相应的风险。
如果应对错误让晋国的目光转向本国,无疑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楼令有选择性地说道:“我们明年会继续南下,甚至后年一样会南下。”
能够看出高固松了口气。
那大概就是庆幸晋国仍旧死盯着楚国,没有要找齐国麻烦的放松。
一定也有期盼晋国继续跟楚国死磕,最好逼得楚国玩命,再让晋国付出更多损失的期盼。
“齐国每一年都要出动三个军团南下。”楼令能看到高固脸色非常纠结,以一贯的真诚来讲大实话,说道:“你们不三个军团尽出,怎么能够让我们放心呢?那也是为了大家好,你能理解的吧?”
高固立刻苦笑出声。
不是那样子吗?
如果晋国不要求齐国三个军团尽出,其实就该让齐国君臣更担心了。
高固问道:“鲁国呢?”
楼令说道:“楼氏并不负责与鲁国的邦交。”
鲁国的邦交是由郤氏负责。
尽管郤氏并不喜欢鲁国,一直以来却是不敢逼得太狠,哪怕想教训都只能轻轻敲打,深怕痛打得狠了,鲁国高层的笔杆子玩得更溜。
在玩笔杆子上面,只能说鲁国高层是认真的。
当代人不会看本代人的历史记载,是无论本国或他国史书都不会去看的那种。
其实,他们想看也看不到,没有史官会屈服于强权,也没有人敢将史官逼得太狠。
应该说在李二凤之前,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他们对历史充满了敬畏,哪怕是暗示都不敢对执笔写史的人进行暗示。
咳咳!
李二凤在看了史官的记录之后,和颜欢色地对史官说:好好写,一定要好好写。
得嘞!
隋唐可没有史官世家,一概是临时上岗,以后可能调岗。
那么,史官可不就得好好写了吗?
结果怎么着?反正关于李二凤的历史记载,有好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强如汉武帝,他看了司马迁的记载,明确知道司马迁将自己写得很不好,尤其是将好友李陵写得很好,好多地方不存在公正与客观,一样没有焚烧掉司马迁的《史记》,只是气愤地评价一句“一家之言”而已。
那么,《史记》是一家之言吗?起码以两汉的权威定义,它确实是一家之言,从来没有当成真正的历史看待。
后人为什么认定汉武帝所说一家之言的《史记》存在权威?那可真的就不太好说了。
或许是司马迁有太多的创意,例如开创了帝王、世家、列传的载体,使得后人认为《史记》比《汉书》、《后汉书》更具权威?
楼令的活比较少,只需要应付齐国君臣,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巡视上面。
在那一期间,楼令发现长鱼矫很尽职。
长鱼矫是晋国当前的司马,他极少参加高层会议,几乎每天都是奔波在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的状态之下。
“其实,矫更喜欢上阵厮杀。”长鱼矫偶遇楼令,讲出心里话。
楼令能够理解。
司马尽责就是立功,也能够分润到一些战利品,跟亲自上阵厮杀的收获却是有较大差距。
长鱼氏正是需要资源的时候,肯定更想要实际参战。
“你不要着急,上任之后先沉淀一段时间,日后会有亲自厮杀的机会。”楼令多少算是推心置腹了。
长鱼矫当然明白,对愿意跟自己讲那些话的楼令衷心感激。
“我们需要等多久?”长鱼矫很是期盼来年。
楼令当然有进行过估算,说道:“楚国筹备物资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运输要消耗至少两个月。”
他们是春季下旬开打,过了五个月,时间就来到秋季了。
因为需要至少五个月的时间,乃至于可能需要等更久,哪怕楚国已经损失惨重,一样不能让南下的晋军轻心大意。
其实,不止是晋国在等着楚国会不会搞幺蛾子,列国都在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