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不算意外,只能说有点突然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楼令虽然不是那么了解春秋时代的历史,但对战国时代的历史了解不少。
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造就了华夏文明的璀璨,很多思想领域的哲学便是产生在这两个时代,许多科技造物也是在这一时期并发出来,随后流行了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
这不是在开玩笑!
从春秋出现那一项文学,一直到西方文化入侵,诸夏大地的文学领域一直是在打转的状态,几乎就是一成不变。
当然不是没有出现新的能人,其实很多学者进行学术创新,只是新写却是利用了古人名气的例子太多。
其中从孔子旧宅墙壁里面挖出诸多着作,无疑就是最大的学术造假。
第一个版本,一批藏书相传是始皇帝时期的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所藏,相传是因为始皇帝焚书坑儒,担忧着作失传才藏进墙壁,时隔三十多年的时间,轮到西汉时期才被意外挖掘出来。
那可是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科学的保存手段,不管竹简或是纸张,哪怕是名贵的帛布,怎么完善的保存三十多年而不损毁啊?
另一个版本,在汉武帝时期有人从孔子故居挖出《古文尚书》,着作被当时的鲁儒视为珍宝,并且拿出去跟公羊派打擂台,结果被实锤是假的。
后来的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于发现“古书”了。他们开始玩起“注经”这种操作,同一本着作也就出现很多版本的解释,越后面存在的书籍,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着作基本越来越少。
只不过,不管是怎么玩,反正没有脱离那个藩篱,等于就是一直在原圈子里面绕着玩耍。
到了现代,用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几率无限大,因为泰半的成语典故都是来自春秋时代或战国时代。
科技造物的话,超过六成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发明创造出来,尤其是大量的军事器械,其中包括了造纸术、印刷术和化学。
提到军事器械,无论是哪一种弩,战国阶段基本上玩了个遍;攻城或是守城的器械,基本上也是一样。
到东汉是的蔡伦在造纸术上进行改良,使得便于书写纸张的造价降低,纸张开始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得到了最大的推广。
印刷术的话,刻印盖章就是其中的一种,东汉在汉灵帝时期进行多字拓印算是一种扩展,到北宋研究出活字印刷术才使得印刷术得到革新。
至于化学?术士就是玩化学的一个学派,只是他们走歪了道路。
从有术士的那一刻起,多种化学就已经被研究出来,诸夏往丹药的研究道路狂奔。
炸炉这种事情在术士的炼丹过程中很常见,说不定很多现代威力大的扎(故意错字)药就已经被搞出来了。
所以是什么?提到华夏的文化,绕开春秋和战国这两个阶段,基本就失去了基点。
璀璨文化却是有其相关代价的。
例如说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典故背景是范氏灭亡,有人要进去范氏的家宅偷走一个用于敲响来发出警报的青铜钟,他以为只要自己掩住耳朵,挪动发出的声响就所有人都听不见了。
以范氏的灭亡来贡献“掩耳盗铃”这么一个成语,没有人会深究动荡中死了多少人之类。
然后,另一个“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成语,背景故事则是智氏灭亡,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瑶的知遇之恩,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所产生的典故。
类似的事情极多,大多数成语的背后,反正作为主人翁的结果都不太好。
魂穿的楼令其实也创造了不少的成语和典故,只是有些在当代成为名气让楼令得到助益,不少变成了政治舞台的筹码,有的则是会被后人拿来激励自己或是鼓舞他人。
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楼令知道扩张一定会是以战争为手段,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死伤,只是无论他有没有改变历史,春秋战国一样是战争频发,死伤于战争的人不会少。
“让晋国来完成一统或是成为天下共主,反正不会比秦国差。最好还是由晋国来达成疆域大一统。”楼令坚持这个观念。
能够完成大一统的话,谁去做到都一样,真的不会太颠覆的改变。
秦国实施一统的做法非常野蛮,走到哪里就是屠杀到哪里,不知道多少手无寸铁的黎庶死于惨无人道的杀戮,脑袋成为“虎狼之士”邀功的证明。
残暴的秦国完成了疆域一统,他们连守住基业两代人都办不到,从疆域大一统到帝国灭亡,维持疆域一统也就十五年。
后来要是没有刘邦,或者说楚汉相争的胜利者是项羽,能不能继续保持大一统,真的相当难说。
所以了,刘邦固然是延续了秦国的大一统理念,历史贡献却是极高。
换作楚汉相争的最终胜利者是项羽,他继续搞分封那一套,便会证明大一统理论的错误,也许诸夏大地会像欧罗巴那样,从远古到长久以后是列国林立的状态。
“要是晋国能够完成疆域大一统,我一定会负责实施思想大一统!”楼令知道历史答案,不用再绞尽脑汁,也不必一一试错,照抄历史的答案也便是了。
老刘家很猛,不止是老刘家出的皇帝最多,跟他们干过的事业有关。
汉高祖筚路蓝缕才开创汉帝国。
轮到汉文帝稳定了帝国的人心。
到了汉武帝可不止致力于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顺便还办成了思想大一统。
后面的汉宣帝更是开拓西域,使之丝绸之路出现,更是一直维序下去。
未来的历朝历代,遇到了什么难事的话,翻一翻老刘家的帝王起居录,总是能够找到相关的解决办法。
很多人只知道始皇帝完成了大一统,不知道大一统也分疆域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要完成后面那点,其实难度更大,起到的影响也是最大。
为什么后面改朝换代,新的王朝总是致力于恢复前朝的完整疆域?正是因为思想大一统在发挥影响啊!
没有相关概念的文明或民族,他们也有祖先一度开拓并占领了很广袤的土地,衰弱下去或是发生改朝换代,相关栖息地总是越缩越小。
世界上独有华夏文明哪怕一时衰弱,所占栖息地却是一直在增加的状态。
呃,也不绝对,比如自喻正朔的赵宋,还有不可名状的两个时期,所统治的疆域面积比前朝少。
楼令不知道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是哪一年,到底该是以田氏代齐开始算,还是从三家分晋算起。
不过,对于楼令来说那不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他却是可以创造历史。
“什么时候启程前往‘临淄’呢?”阿娇、三位媵以及一些儿女到了‘新田’的家宅,不出意外会居住很久。
楼令答道:“大概一个月之后吧。”
阿娇又问道:“会带武一同前往吗?”
“自然。”楼令颔首道:“情况有些特殊,需要让齐君亲眼见一见武。”
如果不是关乎到一家之主的信誉,讲实话就是阿娇不想楼武成为小宗之主。
那是嫡子才有的待遇,只有极个别情况之下,非嫡出才成了小宗之主。
而让楼武成为小宗之主,不止关乎到了楼令的信誉,其实牵扯上了郤氏。
当初,楼令要让楼武成为小宗之主,原因是需要拉拢韩氏。
搞到后面,讲出去的话必须实现,同时需要照顾郤氏的感受。
说白了,楼武是霞姬所出,霞姬来自郤氏,没有那么一回事也就罢了,有了那么一件事情,最后食言却变成在膈应郤氏。
“你所说的情况特殊,是因为武的身份?”阿娇明知故问。
楼令没有回避,说道:“确实是因为身份的问题。不是嫡出,却是要求娶齐国翁主,难度会比较大。”
阿娇有些担心地问道:“会被拒绝?”
“看我愿意付出什么代价。”楼令就实答道。
其实,齐国答应之后,阿娇还是有额外的担忧。
姜姓吕氏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长期与周王室通婚,在血统的优越性方面胜过很多诸侯。
那个也是齐桓公当时轻易可以举起“尊王攘夷”大旗的主要因素之一,换作其他诸侯哪怕能接棒,势必会起更多的波折。
晋国接棒就发生过不少波折,到最后完全是强摁着周王室与齐国答应下来,后面历代周天子或齐国之君没少反抗,法统方面也没有齐国那么名正言顺。
阿娇一直犹豫要不要反对,其中未免没有担忧后面楼氏会分裂,乃至于发生小宗代大宗的事情,尤其是楼令要将“河阳”划出去给楼武分宗。
可别当阿娇什么都不懂。她受过很好的教育,论管理家族等方面一点都不差,乃至于必要的时候还能够统兵作战。
当代的贵族男女都是那般,尤其是有封地的男性贵族和有食邑的贵女。
阿娇的嫁妆之中当然也有食邑,长期以来由她去进行治理。有食邑,怎么可能没有私军,跟其他人相比就是私军多寡的区别。
嫁给楼小白的福姬,她的嫁妆之中一样有食邑,面积和人口比阿娇多,加上随嫁的武士,合起来的私军多达三千。
不要以为三千私军很少,应该说数量已经很多。
毕竟,当前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他们全国上下能够集结起来的军队也就三千左右。
当前的阿娇是不知道楼令想要搞出南北的楼氏。
所谓的北边的楼氏,自然是楼小白继承楼令的绝大部分遗产;南边的楼氏就是楼武这个小宗。
对于楼令来说,楼小白或楼武都是自己的后代。
两支楼氏一直团结肯定是最好。
要是楼小白这一支保持强大,南边的楼氏没有理由脱离。
若是继承了绝大部分财产的楼小白这一支被楼武那一支吞并,纯粹就是楼小白这一支无能。
特别情况之下,北边或南边的楼氏被灭,起码能够保留其中的一支;换作有其中的一支干成了大事,族谱反正是从楼令这一代开始排;要是两支都一起被灭,只能说是活他妈该。
楼令作为父辈以及基业的开创者,想法以及部署是这般,换成阿娇或楼小白、楼武的立场肯定就不一样了。
那些想法,楼令肯定不会讲出来,一讲出来就要让阿娇跳脚,也会让楼小白和楼武注定兵戎相见。
楼令不讲,他们就不知道吗?
超大概率是不会去思考。
原因在于一个家族分设小宗在春秋时代很正常,家大业大却是不分出小宗,反而是一种反常。
“路过卫国的时候,有人送美女,你就收下自己用吧。”阿娇突然提到这件事情。
楼令听得稍微一愣,做出哑然失笑的表情。
当今之世,天下人认为美女最多的国家便是卫国。
楼令知道阿娇什么意思,绝非是在进行试探,无非就是阿娇和薇姬、伊姬、霞姬年纪都大了,作为男主人的楼令却是正当壮年。
男性三十岁到四十岁就是壮年。
女性一旦进入三十岁到四十岁或以上,基本上就进入不自信的阶段了。
而在封建时代,平均寿命也就那般,缺乏保养手段也是极其容易变得人老珠黄,过二十岁的女性都会嫌弃自己老了。
没有地位或那个条件,自然是该怎样就怎样。
有地位或财富的话,不用男主人开口,妻子会去主动张罗。
阿娇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受到“新人”的挑战,考虑到自己与姐妹年龄确实大了,主动提出来反而显得体面。
当然了,那也是特殊年代的事情,不能套用到所有年代之中。
楼令摇头说道:“你知道我的,对那方面的要求也就那样。”
这个?阿娇还真的信,却是说道:“劳逸结合,别把自己搞得神经太紧绷了。”
楼令只是一脸的淡然。
站在权力巅峰的男人,女人只会成为他们的障碍。
要是处在创业时期?脑子清醒的男人,谁不知道女人只会拖慢进步的脚步。
通常就是有点小权的人,地位不上不下外加失去了前进的可能性,闹到使用权利去声色犬马。
以上,排除掉继承而来的群体,他们一切来自太过简单,没有奋斗就站在高处,哪里知道什么叫世间险恶。
楼令来“新田”已经半个多月,期间有参加社交,仍旧没有人与之讨论是否与楚国举行弭兵会盟。
尽管没有谈论相关的话题,楼令与他们进行交流,大多在畅想不用征战怎么发展家族,哪能不知道是什么态度。
换作是以前的话,楼令会有不少说词,可能还会被搞得心灰意冷。
决定只做不说之后,有了坚定的目标,不至于让楼令心态上出现动摇。
有大事要发生,只不过知道楼令态度的人刻意回避,他也就如期离开“新田”出发前往“临淄”了。
“下军佐出城了?”
“是啊,不久前刚出城。”
“出国了也好,免得……”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近一段时间,中行偃与士匄的见面比较频繁。
他们一开始还会顾忌郤氏,发现郤氏没有因为两人频繁接触有什么举动,慢慢也就不再遮掩。
“我原以为下军佐会求娶范氏女。”中行偃是真的那么认为。
士匄皱眉说道:“不瞒你说,我也那样以为,没想到……”
在这一方面,士匄得知楼令要带楼武去“临淄”求娶齐国翁主,讲实话是觉得受到冒犯,并且心里有气的。
“楼氏与我家、郤氏、你家皆是联姻,再娶齐国翁主,便是显赫之家了。”中行偃看出士匄生了负面的情绪,赶紧进行排解,后悔为什么要提到这个话题。
从头到尾,楼氏没有跟范氏提到过任何关于婚姻的事情,不存在出尔反尔,更没有什么误会,士匄就是因为楼氏不选范氏,认为就是范氏差才有情绪。
“楼氏今年会继续讨伐秦国,范氏要继续讨伐狄人,我家会对伊洛之戎动手。”中行偃赶紧改了个话题。
士匄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问道:“戎人侵袭了封地吗?”
荀氏确实有封地跟伊洛之戎连接,边境线还挺长的。
只是,荀氏在那一边的封地不算大,并且不是什么重要的封地。
一旦伊洛之戎有侵扰行为,受到最大威胁的家族其实会是魏氏才对。
“戎人不知死活,自是应当教训。”中行偃没有提到其它。
荀氏想对伊洛之戎大动干戈,主要是看郤氏、楼氏、范氏都在寻求扩张,不免觉得心动。
郤氏的动手对象是西北方向的白翟,以及大河边上的南燕。
这个南燕并不是周王室的分封国,他们是由狄人、戎人、夷人组成的一个国家,位处晋国、卫国、郑国的边界三角地带。
所有卿位家族都有动手的对象,只有荀氏在安稳发育,会让其他三个卿位家族怎么看?
至于说智氏参与到秦国的征讨,动用两个“旅”的兵力,对卿位家族来说算是什么大动作吗?肯定不能够算啊!
士匄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道:“中军佐可有邀请魏氏出兵?”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很关键,主要在于魏氏当前自认是楼氏的附庸。
“并没有。”中行偃回答得很快,用词很明确。
他们知道魏氏是个怎么回事。
魏氏先后自认过是好多家族的附庸,曾经也有家族以为就是那么回事,后来差点因为那样而出事。
搞到现在,谁不知道魏氏的心思?
附庸?魏氏不可能甘心当某个家族的附庸,他们只是想要谋求合作,或是进行借力而已。
士匄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中行偃,说道:“不知道下军佐什么想法,愿意庇护魏氏。”
中行偃不接这个话茬,转而说道:“什么时候一起前去拜见中军将?”
他们可以一再频繁接触,别看郤氏好像没有什么动作,好歹也该一起出现在郤锜面前,该被提问的话,讲出准备好的说词,好过真的惹得郤氏反应过度。
士匄想了想,说道:“五天之后?”
荀氏和范氏接触变得频繁,简单来说就是有意互相抱团。
说起来跟楼小白娶了福姬的关系最大,搞成荀氏、范氏与楼氏的联姻不再显得特别,相反楼氏世子娶了郤锜之女才显得关系更亲近。
楼令代表的是楼氏的现在。
楼小白则是代表着楼氏的未来。
现在重要。
未来更重要。
中行偃哪能够不做思考,再采取认为正确的举动?
恰好范氏也需要有个抱团的对象。
两个家族的家主都有相关需要,有意无意接触与试探,时机合适就该正式结盟了。
中行偃与士匄当天分别,四天之后收到消息,说是郤犨在睡梦中离世了。
那是楼令离开“新田”的第四天,由于消息传递需要时间,队伍过了大河进入卫国地界,得到郤犨过世的消息已经是在第十三天。
“父亲?”楼武知道这一趟是去不成齐国了,只是需要了解楼令会对自己做什么安排。
楼令收到郤犨过世的消息,要说意外是有一点,更多是有心理准备。
年纪比较大的郤犨,他能够活一大把年纪挺令人意外。
说意外,主要是郤犨无女不欢,哪怕生了病都离不开女色。
近两年来,郤犨身子骨断崖式的变差,多少是让有在关注的人明白命不久矣。
“你在卫国玩一段时间,玩够了就去‘河阳’待着。”楼令这么安排,自然是在给楼武吃定心丸。他叹息了一声,说道:“上军佐过世,卿位将会出现变动,为父不能在这种时候离国。参加完上军佐的丧礼,决定了新的卿位排序,时间允许会继续前往齐国。”
楼武有些迟钝地说道:“父亲要成为一军之主了。”
军将和军佐当然有差别。
再有权势的军佐,功劳至少要分给军将一半。
成为一军主将,不止可以坐着分润阶级以下的功劳,还取得了绝对的主动权。
讲实话就是,楼令早盼着成为一个军团的主将了。
等楼令成为一个军团的主将,很多事情做起来会更方便,包括利用职位带来的权利对中小家族施恩。
走到一半的楼令在得知郤犨过世的消息马上踏上返程。
在今年,晋国的政治格局又要面临洗牌,考虑到郤氏、楼氏、荀氏、范氏都没有递补卿位的人选,加上晋君周的迫切需求,还不知道会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呢。
楼令虽然不是那么了解春秋时代的历史,但对战国时代的历史了解不少。
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造就了华夏文明的璀璨,很多思想领域的哲学便是产生在这两个时代,许多科技造物也是在这一时期并发出来,随后流行了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
这不是在开玩笑!
从春秋出现那一项文学,一直到西方文化入侵,诸夏大地的文学领域一直是在打转的状态,几乎就是一成不变。
当然不是没有出现新的能人,其实很多学者进行学术创新,只是新写却是利用了古人名气的例子太多。
其中从孔子旧宅墙壁里面挖出诸多着作,无疑就是最大的学术造假。
第一个版本,一批藏书相传是始皇帝时期的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所藏,相传是因为始皇帝焚书坑儒,担忧着作失传才藏进墙壁,时隔三十多年的时间,轮到西汉时期才被意外挖掘出来。
那可是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科学的保存手段,不管竹简或是纸张,哪怕是名贵的帛布,怎么完善的保存三十多年而不损毁啊?
另一个版本,在汉武帝时期有人从孔子故居挖出《古文尚书》,着作被当时的鲁儒视为珍宝,并且拿出去跟公羊派打擂台,结果被实锤是假的。
后来的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于发现“古书”了。他们开始玩起“注经”这种操作,同一本着作也就出现很多版本的解释,越后面存在的书籍,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着作基本越来越少。
只不过,不管是怎么玩,反正没有脱离那个藩篱,等于就是一直在原圈子里面绕着玩耍。
到了现代,用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几率无限大,因为泰半的成语典故都是来自春秋时代或战国时代。
科技造物的话,超过六成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发明创造出来,尤其是大量的军事器械,其中包括了造纸术、印刷术和化学。
提到军事器械,无论是哪一种弩,战国阶段基本上玩了个遍;攻城或是守城的器械,基本上也是一样。
到东汉是的蔡伦在造纸术上进行改良,使得便于书写纸张的造价降低,纸张开始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得到了最大的推广。
印刷术的话,刻印盖章就是其中的一种,东汉在汉灵帝时期进行多字拓印算是一种扩展,到北宋研究出活字印刷术才使得印刷术得到革新。
至于化学?术士就是玩化学的一个学派,只是他们走歪了道路。
从有术士的那一刻起,多种化学就已经被研究出来,诸夏往丹药的研究道路狂奔。
炸炉这种事情在术士的炼丹过程中很常见,说不定很多现代威力大的扎(故意错字)药就已经被搞出来了。
所以是什么?提到华夏的文化,绕开春秋和战国这两个阶段,基本就失去了基点。
璀璨文化却是有其相关代价的。
例如说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典故背景是范氏灭亡,有人要进去范氏的家宅偷走一个用于敲响来发出警报的青铜钟,他以为只要自己掩住耳朵,挪动发出的声响就所有人都听不见了。
以范氏的灭亡来贡献“掩耳盗铃”这么一个成语,没有人会深究动荡中死了多少人之类。
然后,另一个“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成语,背景故事则是智氏灭亡,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瑶的知遇之恩,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所产生的典故。
类似的事情极多,大多数成语的背后,反正作为主人翁的结果都不太好。
魂穿的楼令其实也创造了不少的成语和典故,只是有些在当代成为名气让楼令得到助益,不少变成了政治舞台的筹码,有的则是会被后人拿来激励自己或是鼓舞他人。
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楼令知道扩张一定会是以战争为手段,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死伤,只是无论他有没有改变历史,春秋战国一样是战争频发,死伤于战争的人不会少。
“让晋国来完成一统或是成为天下共主,反正不会比秦国差。最好还是由晋国来达成疆域大一统。”楼令坚持这个观念。
能够完成大一统的话,谁去做到都一样,真的不会太颠覆的改变。
秦国实施一统的做法非常野蛮,走到哪里就是屠杀到哪里,不知道多少手无寸铁的黎庶死于惨无人道的杀戮,脑袋成为“虎狼之士”邀功的证明。
残暴的秦国完成了疆域一统,他们连守住基业两代人都办不到,从疆域大一统到帝国灭亡,维持疆域一统也就十五年。
后来要是没有刘邦,或者说楚汉相争的胜利者是项羽,能不能继续保持大一统,真的相当难说。
所以了,刘邦固然是延续了秦国的大一统理念,历史贡献却是极高。
换作楚汉相争的最终胜利者是项羽,他继续搞分封那一套,便会证明大一统理论的错误,也许诸夏大地会像欧罗巴那样,从远古到长久以后是列国林立的状态。
“要是晋国能够完成疆域大一统,我一定会负责实施思想大一统!”楼令知道历史答案,不用再绞尽脑汁,也不必一一试错,照抄历史的答案也便是了。
老刘家很猛,不止是老刘家出的皇帝最多,跟他们干过的事业有关。
汉高祖筚路蓝缕才开创汉帝国。
轮到汉文帝稳定了帝国的人心。
到了汉武帝可不止致力于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顺便还办成了思想大一统。
后面的汉宣帝更是开拓西域,使之丝绸之路出现,更是一直维序下去。
未来的历朝历代,遇到了什么难事的话,翻一翻老刘家的帝王起居录,总是能够找到相关的解决办法。
很多人只知道始皇帝完成了大一统,不知道大一统也分疆域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要完成后面那点,其实难度更大,起到的影响也是最大。
为什么后面改朝换代,新的王朝总是致力于恢复前朝的完整疆域?正是因为思想大一统在发挥影响啊!
没有相关概念的文明或民族,他们也有祖先一度开拓并占领了很广袤的土地,衰弱下去或是发生改朝换代,相关栖息地总是越缩越小。
世界上独有华夏文明哪怕一时衰弱,所占栖息地却是一直在增加的状态。
呃,也不绝对,比如自喻正朔的赵宋,还有不可名状的两个时期,所统治的疆域面积比前朝少。
楼令不知道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是哪一年,到底该是以田氏代齐开始算,还是从三家分晋算起。
不过,对于楼令来说那不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他却是可以创造历史。
“什么时候启程前往‘临淄’呢?”阿娇、三位媵以及一些儿女到了‘新田’的家宅,不出意外会居住很久。
楼令答道:“大概一个月之后吧。”
阿娇又问道:“会带武一同前往吗?”
“自然。”楼令颔首道:“情况有些特殊,需要让齐君亲眼见一见武。”
如果不是关乎到一家之主的信誉,讲实话就是阿娇不想楼武成为小宗之主。
那是嫡子才有的待遇,只有极个别情况之下,非嫡出才成了小宗之主。
而让楼武成为小宗之主,不止关乎到了楼令的信誉,其实牵扯上了郤氏。
当初,楼令要让楼武成为小宗之主,原因是需要拉拢韩氏。
搞到后面,讲出去的话必须实现,同时需要照顾郤氏的感受。
说白了,楼武是霞姬所出,霞姬来自郤氏,没有那么一回事也就罢了,有了那么一件事情,最后食言却变成在膈应郤氏。
“你所说的情况特殊,是因为武的身份?”阿娇明知故问。
楼令没有回避,说道:“确实是因为身份的问题。不是嫡出,却是要求娶齐国翁主,难度会比较大。”
阿娇有些担心地问道:“会被拒绝?”
“看我愿意付出什么代价。”楼令就实答道。
其实,齐国答应之后,阿娇还是有额外的担忧。
姜姓吕氏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长期与周王室通婚,在血统的优越性方面胜过很多诸侯。
那个也是齐桓公当时轻易可以举起“尊王攘夷”大旗的主要因素之一,换作其他诸侯哪怕能接棒,势必会起更多的波折。
晋国接棒就发生过不少波折,到最后完全是强摁着周王室与齐国答应下来,后面历代周天子或齐国之君没少反抗,法统方面也没有齐国那么名正言顺。
阿娇一直犹豫要不要反对,其中未免没有担忧后面楼氏会分裂,乃至于发生小宗代大宗的事情,尤其是楼令要将“河阳”划出去给楼武分宗。
可别当阿娇什么都不懂。她受过很好的教育,论管理家族等方面一点都不差,乃至于必要的时候还能够统兵作战。
当代的贵族男女都是那般,尤其是有封地的男性贵族和有食邑的贵女。
阿娇的嫁妆之中当然也有食邑,长期以来由她去进行治理。有食邑,怎么可能没有私军,跟其他人相比就是私军多寡的区别。
嫁给楼小白的福姬,她的嫁妆之中一样有食邑,面积和人口比阿娇多,加上随嫁的武士,合起来的私军多达三千。
不要以为三千私军很少,应该说数量已经很多。
毕竟,当前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他们全国上下能够集结起来的军队也就三千左右。
当前的阿娇是不知道楼令想要搞出南北的楼氏。
所谓的北边的楼氏,自然是楼小白继承楼令的绝大部分遗产;南边的楼氏就是楼武这个小宗。
对于楼令来说,楼小白或楼武都是自己的后代。
两支楼氏一直团结肯定是最好。
要是楼小白这一支保持强大,南边的楼氏没有理由脱离。
若是继承了绝大部分财产的楼小白这一支被楼武那一支吞并,纯粹就是楼小白这一支无能。
特别情况之下,北边或南边的楼氏被灭,起码能够保留其中的一支;换作有其中的一支干成了大事,族谱反正是从楼令这一代开始排;要是两支都一起被灭,只能说是活他妈该。
楼令作为父辈以及基业的开创者,想法以及部署是这般,换成阿娇或楼小白、楼武的立场肯定就不一样了。
那些想法,楼令肯定不会讲出来,一讲出来就要让阿娇跳脚,也会让楼小白和楼武注定兵戎相见。
楼令不讲,他们就不知道吗?
超大概率是不会去思考。
原因在于一个家族分设小宗在春秋时代很正常,家大业大却是不分出小宗,反而是一种反常。
“路过卫国的时候,有人送美女,你就收下自己用吧。”阿娇突然提到这件事情。
楼令听得稍微一愣,做出哑然失笑的表情。
当今之世,天下人认为美女最多的国家便是卫国。
楼令知道阿娇什么意思,绝非是在进行试探,无非就是阿娇和薇姬、伊姬、霞姬年纪都大了,作为男主人的楼令却是正当壮年。
男性三十岁到四十岁就是壮年。
女性一旦进入三十岁到四十岁或以上,基本上就进入不自信的阶段了。
而在封建时代,平均寿命也就那般,缺乏保养手段也是极其容易变得人老珠黄,过二十岁的女性都会嫌弃自己老了。
没有地位或那个条件,自然是该怎样就怎样。
有地位或财富的话,不用男主人开口,妻子会去主动张罗。
阿娇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受到“新人”的挑战,考虑到自己与姐妹年龄确实大了,主动提出来反而显得体面。
当然了,那也是特殊年代的事情,不能套用到所有年代之中。
楼令摇头说道:“你知道我的,对那方面的要求也就那样。”
这个?阿娇还真的信,却是说道:“劳逸结合,别把自己搞得神经太紧绷了。”
楼令只是一脸的淡然。
站在权力巅峰的男人,女人只会成为他们的障碍。
要是处在创业时期?脑子清醒的男人,谁不知道女人只会拖慢进步的脚步。
通常就是有点小权的人,地位不上不下外加失去了前进的可能性,闹到使用权利去声色犬马。
以上,排除掉继承而来的群体,他们一切来自太过简单,没有奋斗就站在高处,哪里知道什么叫世间险恶。
楼令来“新田”已经半个多月,期间有参加社交,仍旧没有人与之讨论是否与楚国举行弭兵会盟。
尽管没有谈论相关的话题,楼令与他们进行交流,大多在畅想不用征战怎么发展家族,哪能不知道是什么态度。
换作是以前的话,楼令会有不少说词,可能还会被搞得心灰意冷。
决定只做不说之后,有了坚定的目标,不至于让楼令心态上出现动摇。
有大事要发生,只不过知道楼令态度的人刻意回避,他也就如期离开“新田”出发前往“临淄”了。
“下军佐出城了?”
“是啊,不久前刚出城。”
“出国了也好,免得……”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近一段时间,中行偃与士匄的见面比较频繁。
他们一开始还会顾忌郤氏,发现郤氏没有因为两人频繁接触有什么举动,慢慢也就不再遮掩。
“我原以为下军佐会求娶范氏女。”中行偃是真的那么认为。
士匄皱眉说道:“不瞒你说,我也那样以为,没想到……”
在这一方面,士匄得知楼令要带楼武去“临淄”求娶齐国翁主,讲实话是觉得受到冒犯,并且心里有气的。
“楼氏与我家、郤氏、你家皆是联姻,再娶齐国翁主,便是显赫之家了。”中行偃看出士匄生了负面的情绪,赶紧进行排解,后悔为什么要提到这个话题。
从头到尾,楼氏没有跟范氏提到过任何关于婚姻的事情,不存在出尔反尔,更没有什么误会,士匄就是因为楼氏不选范氏,认为就是范氏差才有情绪。
“楼氏今年会继续讨伐秦国,范氏要继续讨伐狄人,我家会对伊洛之戎动手。”中行偃赶紧改了个话题。
士匄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问道:“戎人侵袭了封地吗?”
荀氏确实有封地跟伊洛之戎连接,边境线还挺长的。
只是,荀氏在那一边的封地不算大,并且不是什么重要的封地。
一旦伊洛之戎有侵扰行为,受到最大威胁的家族其实会是魏氏才对。
“戎人不知死活,自是应当教训。”中行偃没有提到其它。
荀氏想对伊洛之戎大动干戈,主要是看郤氏、楼氏、范氏都在寻求扩张,不免觉得心动。
郤氏的动手对象是西北方向的白翟,以及大河边上的南燕。
这个南燕并不是周王室的分封国,他们是由狄人、戎人、夷人组成的一个国家,位处晋国、卫国、郑国的边界三角地带。
所有卿位家族都有动手的对象,只有荀氏在安稳发育,会让其他三个卿位家族怎么看?
至于说智氏参与到秦国的征讨,动用两个“旅”的兵力,对卿位家族来说算是什么大动作吗?肯定不能够算啊!
士匄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道:“中军佐可有邀请魏氏出兵?”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很关键,主要在于魏氏当前自认是楼氏的附庸。
“并没有。”中行偃回答得很快,用词很明确。
他们知道魏氏是个怎么回事。
魏氏先后自认过是好多家族的附庸,曾经也有家族以为就是那么回事,后来差点因为那样而出事。
搞到现在,谁不知道魏氏的心思?
附庸?魏氏不可能甘心当某个家族的附庸,他们只是想要谋求合作,或是进行借力而已。
士匄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中行偃,说道:“不知道下军佐什么想法,愿意庇护魏氏。”
中行偃不接这个话茬,转而说道:“什么时候一起前去拜见中军将?”
他们可以一再频繁接触,别看郤氏好像没有什么动作,好歹也该一起出现在郤锜面前,该被提问的话,讲出准备好的说词,好过真的惹得郤氏反应过度。
士匄想了想,说道:“五天之后?”
荀氏和范氏接触变得频繁,简单来说就是有意互相抱团。
说起来跟楼小白娶了福姬的关系最大,搞成荀氏、范氏与楼氏的联姻不再显得特别,相反楼氏世子娶了郤锜之女才显得关系更亲近。
楼令代表的是楼氏的现在。
楼小白则是代表着楼氏的未来。
现在重要。
未来更重要。
中行偃哪能够不做思考,再采取认为正确的举动?
恰好范氏也需要有个抱团的对象。
两个家族的家主都有相关需要,有意无意接触与试探,时机合适就该正式结盟了。
中行偃与士匄当天分别,四天之后收到消息,说是郤犨在睡梦中离世了。
那是楼令离开“新田”的第四天,由于消息传递需要时间,队伍过了大河进入卫国地界,得到郤犨过世的消息已经是在第十三天。
“父亲?”楼武知道这一趟是去不成齐国了,只是需要了解楼令会对自己做什么安排。
楼令收到郤犨过世的消息,要说意外是有一点,更多是有心理准备。
年纪比较大的郤犨,他能够活一大把年纪挺令人意外。
说意外,主要是郤犨无女不欢,哪怕生了病都离不开女色。
近两年来,郤犨身子骨断崖式的变差,多少是让有在关注的人明白命不久矣。
“你在卫国玩一段时间,玩够了就去‘河阳’待着。”楼令这么安排,自然是在给楼武吃定心丸。他叹息了一声,说道:“上军佐过世,卿位将会出现变动,为父不能在这种时候离国。参加完上军佐的丧礼,决定了新的卿位排序,时间允许会继续前往齐国。”
楼武有些迟钝地说道:“父亲要成为一军之主了。”
军将和军佐当然有差别。
再有权势的军佐,功劳至少要分给军将一半。
成为一军主将,不止可以坐着分润阶级以下的功劳,还取得了绝对的主动权。
讲实话就是,楼令早盼着成为一个军团的主将了。
等楼令成为一个军团的主将,很多事情做起来会更方便,包括利用职位带来的权利对中小家族施恩。
走到一半的楼令在得知郤犨过世的消息马上踏上返程。
在今年,晋国的政治格局又要面临洗牌,考虑到郤氏、楼氏、荀氏、范氏都没有递补卿位的人选,加上晋君周的迫切需求,还不知道会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