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行动起来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改变太多的事情了!
在军事方面,一瞬间就会让局势发生逆转,何况是半个月之久?
“楚军向哪里而去?”楼令问道。
林姒一边将文牍奉上,一边说道:“最后的消息是进入陈国。”
在陈国吗?那可以选择向北入侵郑国,向东攻打宋国。
楼令猜测,楚军不出意外的话,会屯驻在陈国境内,看看晋国会不会出兵南下。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楼令要不要将消息告知其他卿大夫。
想了想的楼令,他觉得不差这十天半个月。
讲事实,哪怕是差十天半个月,过去了那些时间,想做什么已经来不及了。
目下最大的问题是,楚国到底会先攻打哪一个国家,连郑国和楚国一块打,晋国该怎么应对。
因为形势紧张的关系,晋国高层频频开会,针对各种事情进行了无数次的探讨。
唯一确认下来的事情是,坐等郑国再一次投降楚国,随后做好入侵郑国的相关准备。
林姒汇报楚军北上消息之后的第十六天,关于楚军北上的消息可算是让其他卿位家族知晓。
“那是快一个月之前的事情,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楚军攻打哪个国家,应该是已经发生了。”中行偃讲得是事实。
中行偃问道:“现在再猜测楚国会入侵哪一个国家已经没有意义,需要做出决定的事情是要不要发兵。”
晋国集结大军已经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等于说他们在“新田”郊外干吃了一个多月的粮食。
光集结大军却是没有行动,任哪一个国家都受不了。
那意味着一大批的贵族无法从“士”和“徒”收到税,国君无法从贵族这里征到满额的税收。
税收不上来,光消耗粮食,没有额外的收获,谁乐意这样?
郤锜沉声问道:“出兵吗?”
既然楚军已经北上,郤锜觉得可以出兵了。
楼令欲言又止……
楼氏在南方有情报网,传递回来的信息是楚军仍旧驻扎在陈国境内。
根据已知的情报,楼令能够判断出楚国君臣处在畏首畏尾的阶段,极可能得知晋军开拔南下会退往“方城”附近。
那样一来,下一次晋军与楚军交战,极大概率就是在“方城”进行,态势便是楚军依托“方城”防御,晋军以及一众小弟会非常吃亏。
楼令不好讲出已知的情报,只能从其它方向切入,说道:“暂时不知道楚军会不会继续北上,极可能在我们南下之后退往方城。”
有这个可能性吗?可能性简直就是太大了!
晋国的高层,有谁不知道“方城”是什么性质的设施吗?要是作为高层却是不知道,肯定是低能儿一个。
所以了,楼令说完之后,没有人建议大军马上开拔南下。
去“方城”那边跟楚军打?那是楚国的长城,后面有不少囤积粮食的地方,光是拼粮食的消耗都要让晋国难受。
如果晋军对“方城”下手,肯定有许多可选的位置,只是不占领楚国的土地,拿下“方城”的某些地段用处不大。
毕竟,晋军不是单纯为了劫掠而去,冲进“方城”后面洗劫一波就撤退。
“下军将认为当前应该怎么抉择?”郤锜很干脆地问道。
楼令心里比较惆怅。
到现下的形势,什么都不做很不合适。
要是晋国出兵南下,极可能让楚军退往“方城”准备打防御战。
可是,晋军不南下的话,楚军又不北上攻打郑国或是东进入侵宋国。
“我们去打伊洛之戎!”楼令说道。
这个伊洛之戎在周王室地盘的西南部,等于晋军渡过大河来到南岸,并且距离郑国非常近。
“打伊洛之戎?”中行偃听得愣住。
“是,攻打伊洛之戎。”楼令给出解释:“现在我们不动,楚军不敢北上。我们动一下,可以逼迫楚军采取下一步行动。”
中行偃露出了似懂非懂的表情。
“伊洛之戎那片地方在楚国的西北部。我们一旦行动起来,楚军要么到西北部驻防,不然就会攻打郑国或宋国。”楼令看多数人还是没有懂,更详细了来解释,说道:“因为我们可以直接穿插进入楚国西北部,关于这一点楚国君臣很清楚。”
不管是单独一个伊洛之戎,或是陆浑戎和蛮氏加进去,完全不够晋国带一帮小弟揍的。
因为晋军与一帮小弟足够强大,不存在后路被切断的危险,随时可以击穿某个区域抵达郑国或楚国。
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晋军从三戎之地那边进军,稍微拐一个弯就可以从侧翼绕过“方城”抵达楚军腹部!
正面去针对“方城”进行攻打?得是有多么的头铁。
楼令知道的战例有许多,绕过防线攻打薄弱地区,一再被证实前面的防线多么坚固都没有用。
很多坚固的防线,它们其实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搞到最后基本上成了劳民伤财的建筑物奇观。
只是仍旧那句话,晋国不是游牧势力,可以针对楚国抢那么几次,次数一多就要让名声败坏掉了。
所以,晋军不能是抱着劫掠为目标去攻打楚国,最好是在正面战场击败楚军,再进军楚国实施其它的行动。
智罃见没有人反对,说道:“我赞成下军将的提议。”
打伊洛之戎?符合晋国的利益啊!
在之前,晋国已经连续两年讨伐伊洛之戎,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有鉴于荀氏已经多次攻打伊洛之戎,要是这一次顺势将伊洛之戎灭掉,地盘肯定可以让荀氏分一份。
当地的环境适合农耕,智罃想要获取那边的土地,再向楼氏进行取经,好好地将当地发展起来。
三戎之地既是后面的商於之地,商鞅在得到这一块封地之后进行开发,证明只要肯开发还是能够发展起来的。
智罃目前只有一块“智”地,讲实话就是与卿大夫的身份比较不符合。
问题是什么?智罃过早暴露出野心,长久以来遭到中行偃的压制,没有机会增加名下的封地。
要是能够占领伊洛之戎的地盘,智罃会请楼令帮忙要一块地皮,最好楼氏也在那边分一块,两家一块进行开发。
“会议过后,找令私下详细聊。”智罃这一次下了很大的决心,必须增加名下的封地。
士匄看了智罃一眼,再看向中行偃,又看到中行偃稍微皱眉,说道:“我也赞同下军将的提议。”
郤至跟着点了点头。
在场当吉祥物的晋君周看到一众卿大夫纷纷赞成,再一次见识到了楼令的影响力,对站在身后侧的楼小白说道:“下军将真乃是劲臣。”
什么叫劲臣?就是在同僚之间很有影响力的人。
楼小白用困惑的表情与晋君周对视,说道:“我父亲的提议很好,一众卿大夫自然是能够知道的。”
讨伐异邦在当今列国就是一种政治正确,压根就不用宣战和找理由。
再者说了,很难说今年会不会与楚军打起来,大军却是已经集结完毕,不找一个目标打一场的话,很不合适啊!
所以,楼令的提议得到通过。
“如此,出兵讨伐伊洛之戎!”晋君周当最后拍板的人。
一国之君嘛,再是吉祥物,等一众卿大夫的商议有结果,不得举手啊?
高层有了决定,意志被传达下去,各方面的动作无比迅速。
当然不是所有大军全部去入侵伊洛之戎。
说白了,伊洛之戎不配获得那种超高规格的待遇。
根据楼令的建议,中军前往“虎牢”驻扎,下军和新军逗留在“王野”,上军攻打伊洛之戎。
这个决议的提起并不流畅,主要是中行偃存在迟疑。
中行偃之所以迟疑,又是跟担忧智罃实力膨胀有关。
暴脾气的郤至直接跟中行偃怼上,才让上军负责攻打伊洛之戎。
楼令其它的意见则是顺畅被通过。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点,中行偃不是非要跟楼令作对,单纯就是出于对家族的需要进行考虑。
晋国的大军从“新田”开拔离开,半个月之后通过“孟津”抵达大河南岸。
“令。”智罃之前没有太好的机会,找到机会与楼令独处又不会引人注意:“说道,这一次,无论如何你都要帮我。”
楼令听得愣住,纳闷地说道:“你倒是说,需要帮你什么?”
“攻打伊洛之戎的时候,占领那边的土地。我求你向中军将提议永久占领,分智氏一块地方。”智罃说到这里顿了顿,没有看到楼令有拒绝的迹象,才继续往下说道:“楼氏不想多一块封地吗?我们两家一起在那边获取封地。这样就能够互相守望了。”
楼令这一次有点皱眉,说道:“现阶段在那边有封地?可以占领下来,只是一定会被三戎一再袭扰,合适吗?”
如果三戎真的那么好消灭,他们活不到现在。
那边并不是广袤的平原,有着几条大型的水系,山林其实也蛮多的。
要只是三戎合流倒没有什么,他们根本无法正面击败晋军。
可是,一旦三戎采取袭扰战,他们也的确使用过袭扰战,不止在那边的开发会变得困难,晋国的西南部也别想消停了。
“我们还会怕被骚扰?”智罃像是没有意识到长久面临骚扰会多么令人头疼。
楼令知道智氏当前面临的困境,想了想说道:“我可以帮智氏在那边争取到地盘,也可以在那边为自己争取一块地盘,只是需要拉上郤氏。届时在那边获取到封地的人应该是步毅,麻烦不会少。”
这一次换智罃稍微愣了愣神,好一会才说道:“也对,步毅没有拿到卿位,中军将需要进行补偿,有可能在那边安排一块封地。”
其实,楼令对于获取那边的封地兴趣不是太大,考虑到以后的战略目标,需要对智氏进行扶持而已。
所以了,并非智罃是楼令的大舅哥,求到头上就让楼令无条件出力。
“魏氏呢?那边就在魏氏的‘魏’地边上。”智罃问道。
论界线的话,智罃主动提到魏氏,其实就是过界了。
毕竟,魏氏名义上是楼氏的附庸啊。
只不过,大家都知道魏氏怎么回事。
智罃与楼令的关系摆在那里,有时候稍微过界反而显得亲密。
楼令看一眼智罃,说道:“我会问一问。”
要不是因为阿娇的关系,仅仅智罃两次以上站错立场,早就被楼令收拾了。
后面,智罃很果决地处理首尾,渐渐重新跟楼令恢复亲密度,看上去好像没有了嫌隙。
事实会是怎么样?嫌隙一旦产生,便是破了的镜子,再拼凑起来一定存在裂缝。
楼令不是一个太小鸡肚肠的人,为了达到某些目标,甚至会选择无视掉产生的恩怨。
干大事者,谁不是这样呢?
说白了就是,一切只看利益。
智罃达到目的,高兴地离开了。
“派人问一问颗大夫在哪,请他过来一叙。”楼令吩咐下去。
大概两刻钟之后,魏颗出现在了楼令的面前。
楼令没有弯弯绕绕,直接问魏颗:“占领伊洛之戎的地皮,你要不要尝试谋取一块土地?”
魏颗明显有些懵,一小会才反应过来,说道:“下军将照顾,魏氏感恩。”
多增加一块封地?哪怕是没有经过开发的土地,能够光明正大又名正言顺拿到手,有家族会不心动吗?
楼令简单的点头。
魏颗满脸感激地问道:“不知道有什么可以为下军将效劳的地方?”
魏氏欠下了楼氏的很多恩情,长久以来没有找到机会还上。
其实,楼氏已经变得比魏氏强大不少,魏氏想要报恩确实是有些困难。
要是魏氏愿意一直当楼氏的附庸,再多的恩情都没有关系。
可是,魏氏不会长久当其他家族的附庸。
魏氏曾经当过郤氏和荀氏的附庸,很小心没有欠下太大的恩情,脱离之前也想方设法给还了,要不哪来的和平分手?
等魏氏成了楼氏的附庸,欠的恩情一次比一次大,偏偏楼氏又没有遭遇到什么危机,搞得魏氏想报恩都没法报。
“我知道你们的想法。”楼令是真的知道,继续往下说道:“以实力而言,魏氏确实可以窥视卿位。某天,魏氏也会获得卿位。以前和现在帮助魏氏,不是为了绑住魏氏,只希望你们别学栾氏恩将仇报便好。两个家族能够一直保持友好,未来很长时间内守望相助。”
楼令知道魏氏想达成什么目标?关于这一点,魏颗并不怀疑。
两个家族曾经要结盟一块对卿位发起冲刺,结果魏锜搞事情,祸害得魏氏十分危险。
既然两个家族一度会结盟朝相同的目标冲刺,楼令怎么可能不知道魏氏的最终目标?
所以,魏颗对此丝毫没有怀疑,存在疑虑的地方是楼令在获得卿位之后,会不会阻止魏氏获取卿位。
现在?最让魏颗高兴的事情是楼令非但不会阻止,相反还愿意帮忙,一下子让魏颗生出了极尽的感激。
两人再闲聊一小会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等晋君周到了“虎牢”驻扎,晋国的使者四处出动,分别前往各个小弟的都城,召唤他们到“虎牢”会盟。
以晋国如日中天的现实,没有国家得到召唤敢不参加会盟。
事实上,一直看晋国不顺眼的齐国,齐国君臣在现阶段都不敢有所忤逆,得到晋国的召唤就如约带上三个满编军团出发了。
现在的情况是,晋国已经有所行动,选择权再一次交到了楚国君臣手上。
楚国本就是想要扭转局面才搞大动作,要是晋国有所行动,他们却是不做回应,天下人会怎么看?
当晋国的行动传到楚国君臣耳朵里,他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
楚君审承认目前楚国不如晋国,只是这种承认不可能说出来,乃至于要进行掩盖。
最后,楚君审的决定是同时入侵郑国和宋国。
二十五万之中,十五万由楚君审亲率攻打郑国,主要是想逼迫郑国投降;剩下的十万由许偃充当主将,展开对宋国的征讨。
楚国做出回应,无论楚国君臣或是郑国君臣都以为屯驻在“虎牢”附近的晋军会马上开拔逼近,他们却是料错了。
晋君周对没有马上展开行动给了找上门的子孔回应,理由是在等其他诸侯前来“虎牢”举行会盟。
会盟完毕之后,晋君周会不会马上率联军救援郑国?对此晋君周委婉表示不会那么快。
这纯粹就是晋国要脸,没有一边口头答应郑国会支援,然后给了承诺又不实现。
当时,子孔就知道事情要糟,一再恳求无果只能返回“新郑”。
回去的子孔将晋国的态度说出来,直接让一众君臣失声。
“他们要坐视我们被楚军入侵。”子产对自己的父亲子国说道。
子国看上去没有感到意外,回应道:“这件事情我去‘新田’的时候已经看出来了。”
出使归来的子国,他并没有如实向郑君恽和一众同僚禀告,选择了捂盖子。
当然不是子国有天大的胆子,完全是讲了自会让众人惶恐和纠结。
要是晋国想要坐视楚国攻打郑国,受于负面名声的拖累,他们根本无法扭转晋国君臣的意志。
子产听众人开始讨论要不要投降楚国,看见子孔极力反对,更多的大臣却是非要投降的态度,控制不住叹气出声。
“没办法的,长久形成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只有等吃了大亏,或是局势真的明朗,他们才敢下达决心。”子国跟着叹了一声。
子产平静地说道:“只有损失极其惨重才能让他们清醒。”
“我看晋国的楼氏之主,一定会给我们惨痛的教训。”子产补了一句。
这倒不是子产了解晋国的现状。
当今的信息传播没有那么便捷,可能发生在某处的事情已经过了一两年,结果另一个地方的人才听到。
那是子产从有限的信息中判断出楼令非常针对郑国,只不过没有洞悉到楼令是奔着灭掉郑国的这个最终目标。
郑国君臣因为晋国不说明什么时候支援而在吵吵闹闹,入侵的楚军却是势如破竹。
十五万楚军在楚君审的统率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反抗直逼“新郑”城下。
楚君审抵达“新郑”郊外立刻派人入城,要求郑君恽立刻投降。
郑君恽从孙安这里知道是会盟形式的投降,假装犹豫再犹豫同意投降。
随后,郑君恽与楚君审在“新郑”郊外举行会盟。
“晋国有三个军团驻扎在‘虎牢’附近,他们随时有可能南下。”郑君恽一脸希冀地看着楚君审,说道:“我们是在‘新郑’等晋军南下,还是主动前往交战呢?”
楚君审笑呵呵地说道:“吃酒!”
交战?
交战你个头啊!
要是有十足的信心击败晋军,楚国用得着这么畏首畏尾吗?!
郑君恽当然不会因为楚君审没有表态就此放过,不顾脸面一再提起。
“本王接下来会率军前往宋国,逼迫宋国投降。”楚君审笑眯眯地对郑君恽说道:“郑国集结大军在‘新郑’挡住晋军,等本王打完宋国,再率军过来支援。”
只是讲战略的话,楚国做这样的安排,好像还显得挺合理的?
毕竟,宋国不是弱国,能够逼迫他们屈服,哪怕宋国不当楚国的小弟,起码会让晋国少三个可以使用的宋国军团。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以楚君审对宋国的了解,宋国投降的可能性极低。
那样一来,宋国誓死不降,不就可以让楚君审名正言顺不回援郑国了吗?
是不是可以看明白了?
楚国虽然表现出一副要跟晋国拼了的架势,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信心,只是想要虚张声势,压根没有跟晋国血拼的打算。
虚张声势有没有用?肯定有用。
起码,列国无法判断楚国究竟还行不行。
只要有国家认为楚国还能继续跟晋国争霸,天下格局就仍旧是两强并立,一来可以减少周边邻国对楚国展开复仇,二来多少能够增加列国对晋国的抵抗之心。
如果诸侯明确知道晋国一家独大,他们再不愿意也要接受晋国的任意剥削,晋国从诸侯那里尽情吸血,只光想到那种可能性就让楚国君臣浑身上下的哪里都感到不舒服。
郑国果然再一次投降楚国,消息传到“虎牢”让楼令听到,直接当众“哈哈哈”大笑起来!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改变太多的事情了!
在军事方面,一瞬间就会让局势发生逆转,何况是半个月之久?
“楚军向哪里而去?”楼令问道。
林姒一边将文牍奉上,一边说道:“最后的消息是进入陈国。”
在陈国吗?那可以选择向北入侵郑国,向东攻打宋国。
楼令猜测,楚军不出意外的话,会屯驻在陈国境内,看看晋国会不会出兵南下。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楼令要不要将消息告知其他卿大夫。
想了想的楼令,他觉得不差这十天半个月。
讲事实,哪怕是差十天半个月,过去了那些时间,想做什么已经来不及了。
目下最大的问题是,楚国到底会先攻打哪一个国家,连郑国和楚国一块打,晋国该怎么应对。
因为形势紧张的关系,晋国高层频频开会,针对各种事情进行了无数次的探讨。
唯一确认下来的事情是,坐等郑国再一次投降楚国,随后做好入侵郑国的相关准备。
林姒汇报楚军北上消息之后的第十六天,关于楚军北上的消息可算是让其他卿位家族知晓。
“那是快一个月之前的事情,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楚军攻打哪个国家,应该是已经发生了。”中行偃讲得是事实。
中行偃问道:“现在再猜测楚国会入侵哪一个国家已经没有意义,需要做出决定的事情是要不要发兵。”
晋国集结大军已经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等于说他们在“新田”郊外干吃了一个多月的粮食。
光集结大军却是没有行动,任哪一个国家都受不了。
那意味着一大批的贵族无法从“士”和“徒”收到税,国君无法从贵族这里征到满额的税收。
税收不上来,光消耗粮食,没有额外的收获,谁乐意这样?
郤锜沉声问道:“出兵吗?”
既然楚军已经北上,郤锜觉得可以出兵了。
楼令欲言又止……
楼氏在南方有情报网,传递回来的信息是楚军仍旧驻扎在陈国境内。
根据已知的情报,楼令能够判断出楚国君臣处在畏首畏尾的阶段,极可能得知晋军开拔南下会退往“方城”附近。
那样一来,下一次晋军与楚军交战,极大概率就是在“方城”进行,态势便是楚军依托“方城”防御,晋军以及一众小弟会非常吃亏。
楼令不好讲出已知的情报,只能从其它方向切入,说道:“暂时不知道楚军会不会继续北上,极可能在我们南下之后退往方城。”
有这个可能性吗?可能性简直就是太大了!
晋国的高层,有谁不知道“方城”是什么性质的设施吗?要是作为高层却是不知道,肯定是低能儿一个。
所以了,楼令说完之后,没有人建议大军马上开拔南下。
去“方城”那边跟楚军打?那是楚国的长城,后面有不少囤积粮食的地方,光是拼粮食的消耗都要让晋国难受。
如果晋军对“方城”下手,肯定有许多可选的位置,只是不占领楚国的土地,拿下“方城”的某些地段用处不大。
毕竟,晋军不是单纯为了劫掠而去,冲进“方城”后面洗劫一波就撤退。
“下军将认为当前应该怎么抉择?”郤锜很干脆地问道。
楼令心里比较惆怅。
到现下的形势,什么都不做很不合适。
要是晋国出兵南下,极可能让楚军退往“方城”准备打防御战。
可是,晋军不南下的话,楚军又不北上攻打郑国或是东进入侵宋国。
“我们去打伊洛之戎!”楼令说道。
这个伊洛之戎在周王室地盘的西南部,等于晋军渡过大河来到南岸,并且距离郑国非常近。
“打伊洛之戎?”中行偃听得愣住。
“是,攻打伊洛之戎。”楼令给出解释:“现在我们不动,楚军不敢北上。我们动一下,可以逼迫楚军采取下一步行动。”
中行偃露出了似懂非懂的表情。
“伊洛之戎那片地方在楚国的西北部。我们一旦行动起来,楚军要么到西北部驻防,不然就会攻打郑国或宋国。”楼令看多数人还是没有懂,更详细了来解释,说道:“因为我们可以直接穿插进入楚国西北部,关于这一点楚国君臣很清楚。”
不管是单独一个伊洛之戎,或是陆浑戎和蛮氏加进去,完全不够晋国带一帮小弟揍的。
因为晋军与一帮小弟足够强大,不存在后路被切断的危险,随时可以击穿某个区域抵达郑国或楚国。
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晋军从三戎之地那边进军,稍微拐一个弯就可以从侧翼绕过“方城”抵达楚军腹部!
正面去针对“方城”进行攻打?得是有多么的头铁。
楼令知道的战例有许多,绕过防线攻打薄弱地区,一再被证实前面的防线多么坚固都没有用。
很多坚固的防线,它们其实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搞到最后基本上成了劳民伤财的建筑物奇观。
只是仍旧那句话,晋国不是游牧势力,可以针对楚国抢那么几次,次数一多就要让名声败坏掉了。
所以,晋军不能是抱着劫掠为目标去攻打楚国,最好是在正面战场击败楚军,再进军楚国实施其它的行动。
智罃见没有人反对,说道:“我赞成下军将的提议。”
打伊洛之戎?符合晋国的利益啊!
在之前,晋国已经连续两年讨伐伊洛之戎,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有鉴于荀氏已经多次攻打伊洛之戎,要是这一次顺势将伊洛之戎灭掉,地盘肯定可以让荀氏分一份。
当地的环境适合农耕,智罃想要获取那边的土地,再向楼氏进行取经,好好地将当地发展起来。
三戎之地既是后面的商於之地,商鞅在得到这一块封地之后进行开发,证明只要肯开发还是能够发展起来的。
智罃目前只有一块“智”地,讲实话就是与卿大夫的身份比较不符合。
问题是什么?智罃过早暴露出野心,长久以来遭到中行偃的压制,没有机会增加名下的封地。
要是能够占领伊洛之戎的地盘,智罃会请楼令帮忙要一块地皮,最好楼氏也在那边分一块,两家一块进行开发。
“会议过后,找令私下详细聊。”智罃这一次下了很大的决心,必须增加名下的封地。
士匄看了智罃一眼,再看向中行偃,又看到中行偃稍微皱眉,说道:“我也赞同下军将的提议。”
郤至跟着点了点头。
在场当吉祥物的晋君周看到一众卿大夫纷纷赞成,再一次见识到了楼令的影响力,对站在身后侧的楼小白说道:“下军将真乃是劲臣。”
什么叫劲臣?就是在同僚之间很有影响力的人。
楼小白用困惑的表情与晋君周对视,说道:“我父亲的提议很好,一众卿大夫自然是能够知道的。”
讨伐异邦在当今列国就是一种政治正确,压根就不用宣战和找理由。
再者说了,很难说今年会不会与楚军打起来,大军却是已经集结完毕,不找一个目标打一场的话,很不合适啊!
所以,楼令的提议得到通过。
“如此,出兵讨伐伊洛之戎!”晋君周当最后拍板的人。
一国之君嘛,再是吉祥物,等一众卿大夫的商议有结果,不得举手啊?
高层有了决定,意志被传达下去,各方面的动作无比迅速。
当然不是所有大军全部去入侵伊洛之戎。
说白了,伊洛之戎不配获得那种超高规格的待遇。
根据楼令的建议,中军前往“虎牢”驻扎,下军和新军逗留在“王野”,上军攻打伊洛之戎。
这个决议的提起并不流畅,主要是中行偃存在迟疑。
中行偃之所以迟疑,又是跟担忧智罃实力膨胀有关。
暴脾气的郤至直接跟中行偃怼上,才让上军负责攻打伊洛之戎。
楼令其它的意见则是顺畅被通过。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点,中行偃不是非要跟楼令作对,单纯就是出于对家族的需要进行考虑。
晋国的大军从“新田”开拔离开,半个月之后通过“孟津”抵达大河南岸。
“令。”智罃之前没有太好的机会,找到机会与楼令独处又不会引人注意:“说道,这一次,无论如何你都要帮我。”
楼令听得愣住,纳闷地说道:“你倒是说,需要帮你什么?”
“攻打伊洛之戎的时候,占领那边的土地。我求你向中军将提议永久占领,分智氏一块地方。”智罃说到这里顿了顿,没有看到楼令有拒绝的迹象,才继续往下说道:“楼氏不想多一块封地吗?我们两家一起在那边获取封地。这样就能够互相守望了。”
楼令这一次有点皱眉,说道:“现阶段在那边有封地?可以占领下来,只是一定会被三戎一再袭扰,合适吗?”
如果三戎真的那么好消灭,他们活不到现在。
那边并不是广袤的平原,有着几条大型的水系,山林其实也蛮多的。
要只是三戎合流倒没有什么,他们根本无法正面击败晋军。
可是,一旦三戎采取袭扰战,他们也的确使用过袭扰战,不止在那边的开发会变得困难,晋国的西南部也别想消停了。
“我们还会怕被骚扰?”智罃像是没有意识到长久面临骚扰会多么令人头疼。
楼令知道智氏当前面临的困境,想了想说道:“我可以帮智氏在那边争取到地盘,也可以在那边为自己争取一块地盘,只是需要拉上郤氏。届时在那边获取到封地的人应该是步毅,麻烦不会少。”
这一次换智罃稍微愣了愣神,好一会才说道:“也对,步毅没有拿到卿位,中军将需要进行补偿,有可能在那边安排一块封地。”
其实,楼令对于获取那边的封地兴趣不是太大,考虑到以后的战略目标,需要对智氏进行扶持而已。
所以了,并非智罃是楼令的大舅哥,求到头上就让楼令无条件出力。
“魏氏呢?那边就在魏氏的‘魏’地边上。”智罃问道。
论界线的话,智罃主动提到魏氏,其实就是过界了。
毕竟,魏氏名义上是楼氏的附庸啊。
只不过,大家都知道魏氏怎么回事。
智罃与楼令的关系摆在那里,有时候稍微过界反而显得亲密。
楼令看一眼智罃,说道:“我会问一问。”
要不是因为阿娇的关系,仅仅智罃两次以上站错立场,早就被楼令收拾了。
后面,智罃很果决地处理首尾,渐渐重新跟楼令恢复亲密度,看上去好像没有了嫌隙。
事实会是怎么样?嫌隙一旦产生,便是破了的镜子,再拼凑起来一定存在裂缝。
楼令不是一个太小鸡肚肠的人,为了达到某些目标,甚至会选择无视掉产生的恩怨。
干大事者,谁不是这样呢?
说白了就是,一切只看利益。
智罃达到目的,高兴地离开了。
“派人问一问颗大夫在哪,请他过来一叙。”楼令吩咐下去。
大概两刻钟之后,魏颗出现在了楼令的面前。
楼令没有弯弯绕绕,直接问魏颗:“占领伊洛之戎的地皮,你要不要尝试谋取一块土地?”
魏颗明显有些懵,一小会才反应过来,说道:“下军将照顾,魏氏感恩。”
多增加一块封地?哪怕是没有经过开发的土地,能够光明正大又名正言顺拿到手,有家族会不心动吗?
楼令简单的点头。
魏颗满脸感激地问道:“不知道有什么可以为下军将效劳的地方?”
魏氏欠下了楼氏的很多恩情,长久以来没有找到机会还上。
其实,楼氏已经变得比魏氏强大不少,魏氏想要报恩确实是有些困难。
要是魏氏愿意一直当楼氏的附庸,再多的恩情都没有关系。
可是,魏氏不会长久当其他家族的附庸。
魏氏曾经当过郤氏和荀氏的附庸,很小心没有欠下太大的恩情,脱离之前也想方设法给还了,要不哪来的和平分手?
等魏氏成了楼氏的附庸,欠的恩情一次比一次大,偏偏楼氏又没有遭遇到什么危机,搞得魏氏想报恩都没法报。
“我知道你们的想法。”楼令是真的知道,继续往下说道:“以实力而言,魏氏确实可以窥视卿位。某天,魏氏也会获得卿位。以前和现在帮助魏氏,不是为了绑住魏氏,只希望你们别学栾氏恩将仇报便好。两个家族能够一直保持友好,未来很长时间内守望相助。”
楼令知道魏氏想达成什么目标?关于这一点,魏颗并不怀疑。
两个家族曾经要结盟一块对卿位发起冲刺,结果魏锜搞事情,祸害得魏氏十分危险。
既然两个家族一度会结盟朝相同的目标冲刺,楼令怎么可能不知道魏氏的最终目标?
所以,魏颗对此丝毫没有怀疑,存在疑虑的地方是楼令在获得卿位之后,会不会阻止魏氏获取卿位。
现在?最让魏颗高兴的事情是楼令非但不会阻止,相反还愿意帮忙,一下子让魏颗生出了极尽的感激。
两人再闲聊一小会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等晋君周到了“虎牢”驻扎,晋国的使者四处出动,分别前往各个小弟的都城,召唤他们到“虎牢”会盟。
以晋国如日中天的现实,没有国家得到召唤敢不参加会盟。
事实上,一直看晋国不顺眼的齐国,齐国君臣在现阶段都不敢有所忤逆,得到晋国的召唤就如约带上三个满编军团出发了。
现在的情况是,晋国已经有所行动,选择权再一次交到了楚国君臣手上。
楚国本就是想要扭转局面才搞大动作,要是晋国有所行动,他们却是不做回应,天下人会怎么看?
当晋国的行动传到楚国君臣耳朵里,他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
楚君审承认目前楚国不如晋国,只是这种承认不可能说出来,乃至于要进行掩盖。
最后,楚君审的决定是同时入侵郑国和宋国。
二十五万之中,十五万由楚君审亲率攻打郑国,主要是想逼迫郑国投降;剩下的十万由许偃充当主将,展开对宋国的征讨。
楚国做出回应,无论楚国君臣或是郑国君臣都以为屯驻在“虎牢”附近的晋军会马上开拔逼近,他们却是料错了。
晋君周对没有马上展开行动给了找上门的子孔回应,理由是在等其他诸侯前来“虎牢”举行会盟。
会盟完毕之后,晋君周会不会马上率联军救援郑国?对此晋君周委婉表示不会那么快。
这纯粹就是晋国要脸,没有一边口头答应郑国会支援,然后给了承诺又不实现。
当时,子孔就知道事情要糟,一再恳求无果只能返回“新郑”。
回去的子孔将晋国的态度说出来,直接让一众君臣失声。
“他们要坐视我们被楚军入侵。”子产对自己的父亲子国说道。
子国看上去没有感到意外,回应道:“这件事情我去‘新田’的时候已经看出来了。”
出使归来的子国,他并没有如实向郑君恽和一众同僚禀告,选择了捂盖子。
当然不是子国有天大的胆子,完全是讲了自会让众人惶恐和纠结。
要是晋国想要坐视楚国攻打郑国,受于负面名声的拖累,他们根本无法扭转晋国君臣的意志。
子产听众人开始讨论要不要投降楚国,看见子孔极力反对,更多的大臣却是非要投降的态度,控制不住叹气出声。
“没办法的,长久形成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只有等吃了大亏,或是局势真的明朗,他们才敢下达决心。”子国跟着叹了一声。
子产平静地说道:“只有损失极其惨重才能让他们清醒。”
“我看晋国的楼氏之主,一定会给我们惨痛的教训。”子产补了一句。
这倒不是子产了解晋国的现状。
当今的信息传播没有那么便捷,可能发生在某处的事情已经过了一两年,结果另一个地方的人才听到。
那是子产从有限的信息中判断出楼令非常针对郑国,只不过没有洞悉到楼令是奔着灭掉郑国的这个最终目标。
郑国君臣因为晋国不说明什么时候支援而在吵吵闹闹,入侵的楚军却是势如破竹。
十五万楚军在楚君审的统率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反抗直逼“新郑”城下。
楚君审抵达“新郑”郊外立刻派人入城,要求郑君恽立刻投降。
郑君恽从孙安这里知道是会盟形式的投降,假装犹豫再犹豫同意投降。
随后,郑君恽与楚君审在“新郑”郊外举行会盟。
“晋国有三个军团驻扎在‘虎牢’附近,他们随时有可能南下。”郑君恽一脸希冀地看着楚君审,说道:“我们是在‘新郑’等晋军南下,还是主动前往交战呢?”
楚君审笑呵呵地说道:“吃酒!”
交战?
交战你个头啊!
要是有十足的信心击败晋军,楚国用得着这么畏首畏尾吗?!
郑君恽当然不会因为楚君审没有表态就此放过,不顾脸面一再提起。
“本王接下来会率军前往宋国,逼迫宋国投降。”楚君审笑眯眯地对郑君恽说道:“郑国集结大军在‘新郑’挡住晋军,等本王打完宋国,再率军过来支援。”
只是讲战略的话,楚国做这样的安排,好像还显得挺合理的?
毕竟,宋国不是弱国,能够逼迫他们屈服,哪怕宋国不当楚国的小弟,起码会让晋国少三个可以使用的宋国军团。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以楚君审对宋国的了解,宋国投降的可能性极低。
那样一来,宋国誓死不降,不就可以让楚君审名正言顺不回援郑国了吗?
是不是可以看明白了?
楚国虽然表现出一副要跟晋国拼了的架势,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信心,只是想要虚张声势,压根没有跟晋国血拼的打算。
虚张声势有没有用?肯定有用。
起码,列国无法判断楚国究竟还行不行。
只要有国家认为楚国还能继续跟晋国争霸,天下格局就仍旧是两强并立,一来可以减少周边邻国对楚国展开复仇,二来多少能够增加列国对晋国的抵抗之心。
如果诸侯明确知道晋国一家独大,他们再不愿意也要接受晋国的任意剥削,晋国从诸侯那里尽情吸血,只光想到那种可能性就让楚国君臣浑身上下的哪里都感到不舒服。
郑国果然再一次投降楚国,消息传到“虎牢”让楼令听到,直接当众“哈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