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兼并进行时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史记载率先获得这个成就的人则是姬发。
周方造反进军朝歌,一路上没有遭遇抵抗,相反因为一些政策的宣传,各个地方欢迎周方的军队借道,并且还提供了粮草的支持,直至进入商人聚集区才遭遇抵抗。
为了进一步宣传,周方再一次进行造势,有了“箪食壶浆”的典故。
因为宣传得力的关系,当时殷商的奴隶几乎全部反叛,结果姬周成了新任天下共主之后,没有实现给予奴隶的诺言,相反奴隶过得比在殷商统治之下更惨。
为了掩盖食言而肥的举动,姬周实施了很残忍的手段,有预谋地坑杀了一批又一批奴隶,更是制定了加大人殉规模的制度。关于这一点绝不是胡扯,现代进行考古发现商周交替之初的很多万人坑,一些商人的鼎文也留有痕迹。
同时也是因为姬周食言而肥,导致残存的商人并不信任,到后来才有周公旦算计殷商后裔,逼反殷商后裔进行斩草除根。
宋国?他们算是殷商的叛徒,真正有骨气的商人基本在陆陆续续的抵抗之中被灭了。
王朝更迭就是那个样子,新朝想要稳固统治,必然会对旧朝进行清算,再毁掉前朝典籍,也能够是艺术加工去进行诋毁。
商周交替那会,没有新朝为前朝修史的惯例,有这样的惯例是从汉朝开始。
只不过,一开始是私人行为。班固断代为史作开端,中间经过唐代官修正史的形塑,最后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规制和传统。
对于春秋中叶的贵族阶层来说,尤其是中原的贵族,他们的祖辈塑型并自我洗脑,后辈听到的传言是怎么样,认知就是那个样子。
大量郑国贵族不战而降,热切地欢迎晋军的入境,提供粮草和奉上其它物资,不正是他们所理解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嘛!
“这么说,只有四座城池需要攻打?”士匄是真的惊了。
楼令说道:“已经在攻打了。”
祁午讨好地说道:“下军将制定战略从未错过。”
士匄根本不理会祁午,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郑国远比想象中更好攻略。”
听了那句话的楼令暗自苦笑。
郑国的城池非常多,仅是西部就超过十五座。
现在的晋军看似攻掠顺利,纯粹就是郑国没有反应过来,绝不是想灭掉郑国多么容易。
郑国的没有反应过来,特指他们的中枢不知道面临存亡危机。
一个再小的国家,只要中枢想抵抗,怎么都可以给入侵者造成一定的麻烦。
郑国是一个公族力量绝对占优的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会实现最大的团结进行殊死抵抗,到最后起码会学楚国拉壮丁凑人头,可不是只征召正规军。
演变到全面战争的模式,不止晋国灭掉郑国的难度会增大,极可能晋国打赢了都是得到满目疮痍的一片片土地。
那些话,楼令没有打算对谁谈起,讲了完全是丧气话,属于有弊无利。
等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晋国的贵族会知道什么叫时代变迁,切身去进行体会之后,真切地认知到时代正在发生变化。
郑国西部的大部分城池因为当地的贵族投降,不需要攻打就算作沦陷。
那些投降的郑国贵族,他们欢天喜地等着改换身份,变成晋国的一员。
有些急于立功的郑国贵族,他们甚至迫不及待想要举起晋军的旗帜,参与到接下来的战事。
具有一定灵活应变权利的楼小白,允许投降的郑国贵族立刻转变身份,加入到各处的征战之中。
楼小白主要是让那些投降的郑国贵族驻防某地,负责阻击郑国中枢可能派出的援军,没有允许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扩张征战上面。
郑国西部的十几座城池,到现在只剩下四座城池没有沦陷,并非全是投降,有几座是因为事发突然被晋军一鼓而下。
毕竟,当前没有常备军,发生战争才会临时下达征召令,军队的集结需要时间,城池平时肯定就疏于防范了。
当然也是因为太多的郑国贵族投降,没有给予想要抵抗的郑国公族封君召集军队的足够时间。
“军队汇集到城池内需要时间,各部都在进行拦截。四座城池内不会有太多的守军,很难坚守太久。”楼令说道。
士匄肯定相信啊。
那是一种事实。这种事实对于有封地的贵族来讲,属于是一种基础常识。
每一个家族的“都”可用兵力会多一些。这是因为家族的核心成员都居住在城池里面,他们本身需要武士充当护卫。
不是“都”的级别,首先城池的规模会比较小,再来就是长居的居民数量也不多,可参战人员肯定就更少。
城池周边的村庄才是兵源最多的地方,一般发生城池攻防战,守军就是从周边的村庄调集而来。
目下,晋国的下军和新军正在攻略郑国的西部,上军展开对伊洛之戎的征讨,中军仍旧屯驻在“虎牢”附近。
晋国已经向郑国宣战,上军怎么没有赶过来?
讨伐伊洛之戎固然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由于伊洛之戎不强的关系,前去的上军肯定会实施一波行动。
上军什么时候放弃征讨伊洛之戎,要看郑国战场的实际情况,不迫切将一直征讨伊洛之戎,有需要才会赶往郑国。
这里又要进行区分,仅是与郑军交战的话,晋国不需要四个军团一同参与;什么时候要跟楚军交战,则是上军必须过去会合了。
毕竟,楚国可是有二十五万大军北上,怎么都该让晋国慎重对待。
晋国的中军待在“虎牢”不动,他们是在等下军和新军占领郑国西部全境的目标达成,期间对郑国进行威慑。
如果郑国调动大军前去西部?届时晋国的中军不会干待着,一定会行动起来。
在明确知道本国西部正在遭受入侵的郑国中枢,他们在得知消息的时候,西部只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
这一下好了,郑国君臣都不用讨论要不要驰援西部,糜烂的西部战局已经失去了援救的价值。
那是很现实的事情。
郑国本就比晋国弱小,西部全境只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更多的区域已经沦陷,派去援军不是等于送人头吗?
另外,郑国君臣暂时不清楚这一次的战争性质,也就是他们不知道沦陷之后,晋国占领不会再归还。
在郑国君臣的理解中,只要晋国再一次接受郑国的投降,花费一定的代价之后,晋军就会从己方西部撤离,届时仍旧是郑国对当地进行统治。
这种信息差之下,郑国君臣对于西部将会全境沦陷,认为会损失一些人口,没有感到太过紧张。
郑国君臣甚至都不担心有一天晋军会兵临“新郑”城下,乃至于盼着晋军赶紧过来,好商议投降的事宜。
荒谬吗?
因为信息差的关系,郑国君臣还想走老路,以为只要投降给晋国,又能站在晋国这一边。
会显得荒谬,无非就是郑国君臣没有意识到晋国这一次的玩法变了,会跟以往变得完全不一样。
类似的事情不会只发生在郑国君臣这个群体,以后可能发生在各个列国身上,乃至于更久的以后重复发生在其他群体。
跟不上时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亲自经历还感到难以置信,咽气之前都不甘心。
在“管”这一边,子西正在历经不敢置信的一幕。
“那些是什么东西?”子西指着正在缓慢靠近的攻城塔。
其实,尽管叫不出名字,子西能够猜测到一定是一种攻城的器械。
楼氏制造出来的攻城塔,它比城池的城墙略高一点,有一个基座底盘,底盘之上装有轮子,基座之上是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设施,每一个隔层里面都有用于攀爬的梯子,前、左、右三面用木头封闭起来。
高约八米和长六米、宽五米的攻城塔看上去就像是一台巨兽,向前推进时期为了减轻重量,只有最高那一层站着几名弓箭手,左右和后方正在推动的人手起码三十名。
仅是看结构的话,攻城塔制造起来好像不困难?其实,要说难度的话,主要体现在基座上面,以及整体是否坚固。
装有轮子的基座最有难度!
楼氏制造的攻城塔,基座的轮子厚度很宽,数量达到了八对一共十六个。主要是整体的重量太夸张,寻常的轮子肯定撑不住,轮子数量少也容易崩了。
因为守军不知道该怎么针对攻城塔的关系,没有抛油罐再射火箭,攻城塔没有蒙皮或是沙袋。
其实,别说是郑人,当前见过攻城塔的人,真的没有多少,自然也不知道怎么针对,更是叫不上名字。
只不过,攻城塔出现在战场上,看它的高度就能够猜出具体作用了。
西子知道那些巨兽一旦抵近城墙,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奈何就是没有见识过,不知道晋军会怎么使用。
因为第一次面对攻城塔的逼近,所以子西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是命令城墙上的弓箭手朝推动攻城塔的晋军射箭。
这个应对方式肯定正确,只要消灭推动攻城塔的士兵,可不就让攻城塔不再靠近了吗?
哪怕攻城一方会持续补上推动攻城塔的士兵,起码也可以延缓攻城塔靠上来的时间。
对于守军来说相当要命的事情是,他们的弓箭手确实一直在向推动攻城塔的晋军射箭,中箭倒下的晋军士兵却是没有几个。
看场面,好多推动攻城塔的士兵,他们身上插着或多或少的箭矢,仍然在坚持推动攻城塔向前。
这当然是因为负责推动攻城塔的人身上披甲了。
“或许需要改进一下,比如在推动人员前面加上挡板?”楼小白一边看着,一边开动脑筋思考。
晋军是从四面向“管”发动攻势,每一边分别动用了四座到一座攻城塔。
应用的攻城器械当然不止有攻城塔一种,云梯、井栏必定会上场,其余早有的普通梯子数量最多。
在攻城塔进入守军弓箭手的射程之前,攻城部队保持了一致的推进速度,等城墙上的守军弓箭手开始射箭,其它较为轻便的攻城器械开始加速。
那期间,晋军可不会光挨射,一同推进的晋军弓箭手抵达可及射程进行反击。
城池攻防战的第一阶段,两边的弓箭手极力输出,城下城上箭矢激发,一时间看着仿佛飞蝗在乱窜。
子西在晋军弓箭手反击之后,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也是为了不让城池失去指挥官,很惜命地离开了城头。
“晋军四面展开进攻?”子西得到这个消息,脸上表情非常错愕:“怎么会这样子呢?”
在春秋后期之前,发生的攻城战其实很少。即便是爆发城池攻防战,进攻方一般只会两面佯攻一面主攻,必定留下其中的一面不打,乃至于留下不打的那一面城墙允许敌军撤离。
围三阙一的战术而已,主要是不想激得守军拼死抵抗,增加攻打的难度。
楼小白下令对“管”发起全面攻势,一来是获知城内守军只有八百不到,再来就是为了检验军队。
守军的数量不多,四面一起攻打可以分散守军的兵力,每一面攻打起来会更加轻松。
一支军队训练再久,训练只是训练,天晓得上了战场会表现得怎么样。
确认要对郑国实施兼并战争,在接下来一定会有很多次的城池攻防战,不趁着战争烈度低的时候积累经验,难道要开局就是面临高烈度啊?
“不要乱了节奏,可以慢慢来。”楼小白反复强调这一点。
他们这一次就是为了积累经验,真的可以慢慢实施攻打,甚至明明可以攻下却选择退兵,等守军重新布防再继续打。
那当然是建立在想支援“管”的郑军被拦截在外,防御城池的守军得不到增援的前提上。
换作是其它情况,楼小白不会这么自大。
“暂时不见‘新郑’驻军有开拔的迹象,其余位置的郑军有范氏、祁氏和其他家族拦截。”狐雍也在这个战场,请求道:“世子,能否允许我们参战?”
楼小白转头看着狐雍,笑着说道:“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拦截可能增援过来的郑军。”
外围做了一系列的安排,谁敢保证可以将全部的郑军拦截住呢?肯定是要留下一支预备队,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
狐氏的两个“旅”因为是骑马步兵的关系,短途的机动能力极强,他们被划为预备队了。
而狐雍想要参加攻城,不全然是进行讨好,有积累经验的心思。
毕竟,晋国要对郑国实施兼并战争,日后打城池攻防战可能变成一种常态,狐氏也想立下夺取城池的功劳,也许能够分到在郑国的封地?
“你先别着急。在‘管’是初步试探,接下来攻打其它城池会让狐氏参与。”楼小白讲了道理,也给出了承诺。
狐雍一听只能接受。
“世子,也许我们应该让牲口拉动攻城塔。”楼墨说道:“人力加上畜力,推进的速度会更快。”
“你说的这个有道理。”楼小白给予了肯定。
攻城塔已经先后抵近到城墙,抵达地点放下挡板变成踏板,攻城的士兵从下面攀爬而上,再蜂拥地冲到城墙与守军展开厮杀。
因为事先已经有晋军利用云梯和普通梯子攀上城墙的关系,倒是没有凸显出攻城塔的多少作用。
利用普通梯子和云梯攀上城墙的士兵,他们是没有披甲的兵种。
从攻城塔上去城墙的士兵却是全员披甲了。
有了披甲将士的加入,本来还想坚持的郑军立刻崩溃。
这就是有没有披甲之士参战的区别,没有着甲对上披甲,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什么叫绝望。
本身数量处于劣势,再对上难以杀死的披甲之士,郑军怎么可能不崩溃呢?
楼小白看到郑军没有打多久就崩溃,说道:“守军数量太少,很多试验无法进行。”
攻城的一方一共投入六千人,佯攻的东面和南面分别一千,主攻的西边方向三千,次级助攻的北边方向两千。
防御一方的总兵力不超过八百,子西在东面和南面调去一百士兵防御,北边安排了两百士兵,剩下全在西边进行防御。
哪怕“管”不是什么大城池,一面城墙只有一百到四百的守军,分散之后根本无法填满整条防御链。
“要是我,不投降就干脆放弃城墙缩回城主府,依托城主府进行抵抗。”楼小白说道。
楼墨赞同地说道:“正是。”
不怎么懂的狐雍也跟着点头,说道:“兵力本就少,再进行分兵,每一边的守军都处在绝对的数量劣势了。”
正是那个道理。
守军数量严重不足,将导致出现很多的空白地段,那不是守军安排救火队能够救得过来的事情。
从正式攻城,到夺下四面城墙,晋军只是花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直接让楼小白无从反复试验。
要说跟演习训练有什么不同,只能说实战会让众将士的心态出现改变。
有了实战经验之后,再次进行攻城战,多少是能够做到心里有底了。
“下一次,可以适当地让城内守军增加到一千五百左右。”楼小白说这话,多少是有自傲的心理了。
不过,没有人反对。
没有多久,楼小白见到了被俘的子西。
“晋国这样做,会遭到天下诸侯唾弃的。”子西所指的事情是晋国试图永久占领郑国的城池和土地。
楼小白嗤笑说道:“我们拿下‘制’等地,诸侯都说我们做得对。你难道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认为做得对吗?”
子西听了脸色不断变幻,他当然知道诸侯为什么会叫好,一切只因为郑国的信誉值太差。
“我们是被逼的!”子西说道。
“是啊,你们是被逼的,我们也是被你们逼的。”楼小白说道。
已经猜测到晋国想对郑国干什么的子西,他不打算在晋军这边当战俘,说道:“放了我。”
当然不是白白放掉,事后子西会派人送来赎金。
楼小白却是说道:“放心,你不会死,也会得到应有的待遇,只是别想回去了。”
放回去通风报信吗?
如果郑国中枢得知晋国要干什么,他们不可能再用以往的心态来应对了。
晋国想要灭亡郑国,不代表想要增加自己的难度,趁郑国中枢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前,极力地攻取郑国更多的城池,才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所以了,在楼令部署的方案之中,展开行动的晋军不会立刻扑向“新郑”,会先吃掉郑国的西部和北部,再视情况要不要攻打“制田”,最后的选择才是进军到“新郑”城下。
子西被押了下去。
“还有‘索氏’和‘华’没有拿下?”楼小白问道。
长鱼矫说道:“范氏已经拿下‘时来’,暂时没有‘索氏’和‘华’的进一步消息。”
想要讨好楼氏的长鱼矫,他知道跟在谁身边才能够更加讨好到楼氏,肯定是跟随楼小白这一支偏师行动。
在这边,看官职是以长鱼矫最高,他却是甘心充当楼小白的副手。
二代嘛,他的地位完全看爹是谁,只要他的爹地位够高,多少身份不错的人一样需要讨好?
“让魏氏放一千郑军进入‘时来’,我们再过去。”楼小白真的知道可控的攻城次数不会多,想要创造合适的机会,检验自家军队的攻城实力,争取积累更多的经验。
长鱼矫想要应下差事,被人抢了先。
“我亲自过去通知。”狐雍说道。
现阶段想要讨好楼氏的家族简直不要太多,有了机会谁肯放过呢?
那是聪明人已经看出一点,力主推动兼并郑国的人是楼令,接下来也会由楼令来主导对郑国的兼并战争。
他们想要在灭掉郑国的战争中获得多少好处,作为实际操作者的楼令灵活一下,不知道多少家族会吃得满嘴流油。
在这种事实之下,只要能够接触到楼氏核心人物,大家都在干相同的事情,也就是极力进行讨好。
而讨好有实权的人,有什么不对吗?这完全是基于现实,谁都不用笑话谁。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史记载率先获得这个成就的人则是姬发。
周方造反进军朝歌,一路上没有遭遇抵抗,相反因为一些政策的宣传,各个地方欢迎周方的军队借道,并且还提供了粮草的支持,直至进入商人聚集区才遭遇抵抗。
为了进一步宣传,周方再一次进行造势,有了“箪食壶浆”的典故。
因为宣传得力的关系,当时殷商的奴隶几乎全部反叛,结果姬周成了新任天下共主之后,没有实现给予奴隶的诺言,相反奴隶过得比在殷商统治之下更惨。
为了掩盖食言而肥的举动,姬周实施了很残忍的手段,有预谋地坑杀了一批又一批奴隶,更是制定了加大人殉规模的制度。关于这一点绝不是胡扯,现代进行考古发现商周交替之初的很多万人坑,一些商人的鼎文也留有痕迹。
同时也是因为姬周食言而肥,导致残存的商人并不信任,到后来才有周公旦算计殷商后裔,逼反殷商后裔进行斩草除根。
宋国?他们算是殷商的叛徒,真正有骨气的商人基本在陆陆续续的抵抗之中被灭了。
王朝更迭就是那个样子,新朝想要稳固统治,必然会对旧朝进行清算,再毁掉前朝典籍,也能够是艺术加工去进行诋毁。
商周交替那会,没有新朝为前朝修史的惯例,有这样的惯例是从汉朝开始。
只不过,一开始是私人行为。班固断代为史作开端,中间经过唐代官修正史的形塑,最后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规制和传统。
对于春秋中叶的贵族阶层来说,尤其是中原的贵族,他们的祖辈塑型并自我洗脑,后辈听到的传言是怎么样,认知就是那个样子。
大量郑国贵族不战而降,热切地欢迎晋军的入境,提供粮草和奉上其它物资,不正是他们所理解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嘛!
“这么说,只有四座城池需要攻打?”士匄是真的惊了。
楼令说道:“已经在攻打了。”
祁午讨好地说道:“下军将制定战略从未错过。”
士匄根本不理会祁午,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郑国远比想象中更好攻略。”
听了那句话的楼令暗自苦笑。
郑国的城池非常多,仅是西部就超过十五座。
现在的晋军看似攻掠顺利,纯粹就是郑国没有反应过来,绝不是想灭掉郑国多么容易。
郑国的没有反应过来,特指他们的中枢不知道面临存亡危机。
一个再小的国家,只要中枢想抵抗,怎么都可以给入侵者造成一定的麻烦。
郑国是一个公族力量绝对占优的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会实现最大的团结进行殊死抵抗,到最后起码会学楚国拉壮丁凑人头,可不是只征召正规军。
演变到全面战争的模式,不止晋国灭掉郑国的难度会增大,极可能晋国打赢了都是得到满目疮痍的一片片土地。
那些话,楼令没有打算对谁谈起,讲了完全是丧气话,属于有弊无利。
等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晋国的贵族会知道什么叫时代变迁,切身去进行体会之后,真切地认知到时代正在发生变化。
郑国西部的大部分城池因为当地的贵族投降,不需要攻打就算作沦陷。
那些投降的郑国贵族,他们欢天喜地等着改换身份,变成晋国的一员。
有些急于立功的郑国贵族,他们甚至迫不及待想要举起晋军的旗帜,参与到接下来的战事。
具有一定灵活应变权利的楼小白,允许投降的郑国贵族立刻转变身份,加入到各处的征战之中。
楼小白主要是让那些投降的郑国贵族驻防某地,负责阻击郑国中枢可能派出的援军,没有允许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扩张征战上面。
郑国西部的十几座城池,到现在只剩下四座城池没有沦陷,并非全是投降,有几座是因为事发突然被晋军一鼓而下。
毕竟,当前没有常备军,发生战争才会临时下达征召令,军队的集结需要时间,城池平时肯定就疏于防范了。
当然也是因为太多的郑国贵族投降,没有给予想要抵抗的郑国公族封君召集军队的足够时间。
“军队汇集到城池内需要时间,各部都在进行拦截。四座城池内不会有太多的守军,很难坚守太久。”楼令说道。
士匄肯定相信啊。
那是一种事实。这种事实对于有封地的贵族来讲,属于是一种基础常识。
每一个家族的“都”可用兵力会多一些。这是因为家族的核心成员都居住在城池里面,他们本身需要武士充当护卫。
不是“都”的级别,首先城池的规模会比较小,再来就是长居的居民数量也不多,可参战人员肯定就更少。
城池周边的村庄才是兵源最多的地方,一般发生城池攻防战,守军就是从周边的村庄调集而来。
目下,晋国的下军和新军正在攻略郑国的西部,上军展开对伊洛之戎的征讨,中军仍旧屯驻在“虎牢”附近。
晋国已经向郑国宣战,上军怎么没有赶过来?
讨伐伊洛之戎固然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由于伊洛之戎不强的关系,前去的上军肯定会实施一波行动。
上军什么时候放弃征讨伊洛之戎,要看郑国战场的实际情况,不迫切将一直征讨伊洛之戎,有需要才会赶往郑国。
这里又要进行区分,仅是与郑军交战的话,晋国不需要四个军团一同参与;什么时候要跟楚军交战,则是上军必须过去会合了。
毕竟,楚国可是有二十五万大军北上,怎么都该让晋国慎重对待。
晋国的中军待在“虎牢”不动,他们是在等下军和新军占领郑国西部全境的目标达成,期间对郑国进行威慑。
如果郑国调动大军前去西部?届时晋国的中军不会干待着,一定会行动起来。
在明确知道本国西部正在遭受入侵的郑国中枢,他们在得知消息的时候,西部只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
这一下好了,郑国君臣都不用讨论要不要驰援西部,糜烂的西部战局已经失去了援救的价值。
那是很现实的事情。
郑国本就比晋国弱小,西部全境只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更多的区域已经沦陷,派去援军不是等于送人头吗?
另外,郑国君臣暂时不清楚这一次的战争性质,也就是他们不知道沦陷之后,晋国占领不会再归还。
在郑国君臣的理解中,只要晋国再一次接受郑国的投降,花费一定的代价之后,晋军就会从己方西部撤离,届时仍旧是郑国对当地进行统治。
这种信息差之下,郑国君臣对于西部将会全境沦陷,认为会损失一些人口,没有感到太过紧张。
郑国君臣甚至都不担心有一天晋军会兵临“新郑”城下,乃至于盼着晋军赶紧过来,好商议投降的事宜。
荒谬吗?
因为信息差的关系,郑国君臣还想走老路,以为只要投降给晋国,又能站在晋国这一边。
会显得荒谬,无非就是郑国君臣没有意识到晋国这一次的玩法变了,会跟以往变得完全不一样。
类似的事情不会只发生在郑国君臣这个群体,以后可能发生在各个列国身上,乃至于更久的以后重复发生在其他群体。
跟不上时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亲自经历还感到难以置信,咽气之前都不甘心。
在“管”这一边,子西正在历经不敢置信的一幕。
“那些是什么东西?”子西指着正在缓慢靠近的攻城塔。
其实,尽管叫不出名字,子西能够猜测到一定是一种攻城的器械。
楼氏制造出来的攻城塔,它比城池的城墙略高一点,有一个基座底盘,底盘之上装有轮子,基座之上是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设施,每一个隔层里面都有用于攀爬的梯子,前、左、右三面用木头封闭起来。
高约八米和长六米、宽五米的攻城塔看上去就像是一台巨兽,向前推进时期为了减轻重量,只有最高那一层站着几名弓箭手,左右和后方正在推动的人手起码三十名。
仅是看结构的话,攻城塔制造起来好像不困难?其实,要说难度的话,主要体现在基座上面,以及整体是否坚固。
装有轮子的基座最有难度!
楼氏制造的攻城塔,基座的轮子厚度很宽,数量达到了八对一共十六个。主要是整体的重量太夸张,寻常的轮子肯定撑不住,轮子数量少也容易崩了。
因为守军不知道该怎么针对攻城塔的关系,没有抛油罐再射火箭,攻城塔没有蒙皮或是沙袋。
其实,别说是郑人,当前见过攻城塔的人,真的没有多少,自然也不知道怎么针对,更是叫不上名字。
只不过,攻城塔出现在战场上,看它的高度就能够猜出具体作用了。
西子知道那些巨兽一旦抵近城墙,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奈何就是没有见识过,不知道晋军会怎么使用。
因为第一次面对攻城塔的逼近,所以子西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是命令城墙上的弓箭手朝推动攻城塔的晋军射箭。
这个应对方式肯定正确,只要消灭推动攻城塔的士兵,可不就让攻城塔不再靠近了吗?
哪怕攻城一方会持续补上推动攻城塔的士兵,起码也可以延缓攻城塔靠上来的时间。
对于守军来说相当要命的事情是,他们的弓箭手确实一直在向推动攻城塔的晋军射箭,中箭倒下的晋军士兵却是没有几个。
看场面,好多推动攻城塔的士兵,他们身上插着或多或少的箭矢,仍然在坚持推动攻城塔向前。
这当然是因为负责推动攻城塔的人身上披甲了。
“或许需要改进一下,比如在推动人员前面加上挡板?”楼小白一边看着,一边开动脑筋思考。
晋军是从四面向“管”发动攻势,每一边分别动用了四座到一座攻城塔。
应用的攻城器械当然不止有攻城塔一种,云梯、井栏必定会上场,其余早有的普通梯子数量最多。
在攻城塔进入守军弓箭手的射程之前,攻城部队保持了一致的推进速度,等城墙上的守军弓箭手开始射箭,其它较为轻便的攻城器械开始加速。
那期间,晋军可不会光挨射,一同推进的晋军弓箭手抵达可及射程进行反击。
城池攻防战的第一阶段,两边的弓箭手极力输出,城下城上箭矢激发,一时间看着仿佛飞蝗在乱窜。
子西在晋军弓箭手反击之后,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也是为了不让城池失去指挥官,很惜命地离开了城头。
“晋军四面展开进攻?”子西得到这个消息,脸上表情非常错愕:“怎么会这样子呢?”
在春秋后期之前,发生的攻城战其实很少。即便是爆发城池攻防战,进攻方一般只会两面佯攻一面主攻,必定留下其中的一面不打,乃至于留下不打的那一面城墙允许敌军撤离。
围三阙一的战术而已,主要是不想激得守军拼死抵抗,增加攻打的难度。
楼小白下令对“管”发起全面攻势,一来是获知城内守军只有八百不到,再来就是为了检验军队。
守军的数量不多,四面一起攻打可以分散守军的兵力,每一面攻打起来会更加轻松。
一支军队训练再久,训练只是训练,天晓得上了战场会表现得怎么样。
确认要对郑国实施兼并战争,在接下来一定会有很多次的城池攻防战,不趁着战争烈度低的时候积累经验,难道要开局就是面临高烈度啊?
“不要乱了节奏,可以慢慢来。”楼小白反复强调这一点。
他们这一次就是为了积累经验,真的可以慢慢实施攻打,甚至明明可以攻下却选择退兵,等守军重新布防再继续打。
那当然是建立在想支援“管”的郑军被拦截在外,防御城池的守军得不到增援的前提上。
换作是其它情况,楼小白不会这么自大。
“暂时不见‘新郑’驻军有开拔的迹象,其余位置的郑军有范氏、祁氏和其他家族拦截。”狐雍也在这个战场,请求道:“世子,能否允许我们参战?”
楼小白转头看着狐雍,笑着说道:“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拦截可能增援过来的郑军。”
外围做了一系列的安排,谁敢保证可以将全部的郑军拦截住呢?肯定是要留下一支预备队,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
狐氏的两个“旅”因为是骑马步兵的关系,短途的机动能力极强,他们被划为预备队了。
而狐雍想要参加攻城,不全然是进行讨好,有积累经验的心思。
毕竟,晋国要对郑国实施兼并战争,日后打城池攻防战可能变成一种常态,狐氏也想立下夺取城池的功劳,也许能够分到在郑国的封地?
“你先别着急。在‘管’是初步试探,接下来攻打其它城池会让狐氏参与。”楼小白讲了道理,也给出了承诺。
狐雍一听只能接受。
“世子,也许我们应该让牲口拉动攻城塔。”楼墨说道:“人力加上畜力,推进的速度会更快。”
“你说的这个有道理。”楼小白给予了肯定。
攻城塔已经先后抵近到城墙,抵达地点放下挡板变成踏板,攻城的士兵从下面攀爬而上,再蜂拥地冲到城墙与守军展开厮杀。
因为事先已经有晋军利用云梯和普通梯子攀上城墙的关系,倒是没有凸显出攻城塔的多少作用。
利用普通梯子和云梯攀上城墙的士兵,他们是没有披甲的兵种。
从攻城塔上去城墙的士兵却是全员披甲了。
有了披甲将士的加入,本来还想坚持的郑军立刻崩溃。
这就是有没有披甲之士参战的区别,没有着甲对上披甲,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什么叫绝望。
本身数量处于劣势,再对上难以杀死的披甲之士,郑军怎么可能不崩溃呢?
楼小白看到郑军没有打多久就崩溃,说道:“守军数量太少,很多试验无法进行。”
攻城的一方一共投入六千人,佯攻的东面和南面分别一千,主攻的西边方向三千,次级助攻的北边方向两千。
防御一方的总兵力不超过八百,子西在东面和南面调去一百士兵防御,北边安排了两百士兵,剩下全在西边进行防御。
哪怕“管”不是什么大城池,一面城墙只有一百到四百的守军,分散之后根本无法填满整条防御链。
“要是我,不投降就干脆放弃城墙缩回城主府,依托城主府进行抵抗。”楼小白说道。
楼墨赞同地说道:“正是。”
不怎么懂的狐雍也跟着点头,说道:“兵力本就少,再进行分兵,每一边的守军都处在绝对的数量劣势了。”
正是那个道理。
守军数量严重不足,将导致出现很多的空白地段,那不是守军安排救火队能够救得过来的事情。
从正式攻城,到夺下四面城墙,晋军只是花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直接让楼小白无从反复试验。
要说跟演习训练有什么不同,只能说实战会让众将士的心态出现改变。
有了实战经验之后,再次进行攻城战,多少是能够做到心里有底了。
“下一次,可以适当地让城内守军增加到一千五百左右。”楼小白说这话,多少是有自傲的心理了。
不过,没有人反对。
没有多久,楼小白见到了被俘的子西。
“晋国这样做,会遭到天下诸侯唾弃的。”子西所指的事情是晋国试图永久占领郑国的城池和土地。
楼小白嗤笑说道:“我们拿下‘制’等地,诸侯都说我们做得对。你难道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认为做得对吗?”
子西听了脸色不断变幻,他当然知道诸侯为什么会叫好,一切只因为郑国的信誉值太差。
“我们是被逼的!”子西说道。
“是啊,你们是被逼的,我们也是被你们逼的。”楼小白说道。
已经猜测到晋国想对郑国干什么的子西,他不打算在晋军这边当战俘,说道:“放了我。”
当然不是白白放掉,事后子西会派人送来赎金。
楼小白却是说道:“放心,你不会死,也会得到应有的待遇,只是别想回去了。”
放回去通风报信吗?
如果郑国中枢得知晋国要干什么,他们不可能再用以往的心态来应对了。
晋国想要灭亡郑国,不代表想要增加自己的难度,趁郑国中枢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前,极力地攻取郑国更多的城池,才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所以了,在楼令部署的方案之中,展开行动的晋军不会立刻扑向“新郑”,会先吃掉郑国的西部和北部,再视情况要不要攻打“制田”,最后的选择才是进军到“新郑”城下。
子西被押了下去。
“还有‘索氏’和‘华’没有拿下?”楼小白问道。
长鱼矫说道:“范氏已经拿下‘时来’,暂时没有‘索氏’和‘华’的进一步消息。”
想要讨好楼氏的长鱼矫,他知道跟在谁身边才能够更加讨好到楼氏,肯定是跟随楼小白这一支偏师行动。
在这边,看官职是以长鱼矫最高,他却是甘心充当楼小白的副手。
二代嘛,他的地位完全看爹是谁,只要他的爹地位够高,多少身份不错的人一样需要讨好?
“让魏氏放一千郑军进入‘时来’,我们再过去。”楼小白真的知道可控的攻城次数不会多,想要创造合适的机会,检验自家军队的攻城实力,争取积累更多的经验。
长鱼矫想要应下差事,被人抢了先。
“我亲自过去通知。”狐雍说道。
现阶段想要讨好楼氏的家族简直不要太多,有了机会谁肯放过呢?
那是聪明人已经看出一点,力主推动兼并郑国的人是楼令,接下来也会由楼令来主导对郑国的兼并战争。
他们想要在灭掉郑国的战争中获得多少好处,作为实际操作者的楼令灵活一下,不知道多少家族会吃得满嘴流油。
在这种事实之下,只要能够接触到楼氏核心人物,大家都在干相同的事情,也就是极力进行讨好。
而讨好有实权的人,有什么不对吗?这完全是基于现实,谁都不用笑话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