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非常之人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董昭,曹魏开国第一功勋,没有之一。
<三国志·董昭传>曰:“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
这就让人误解为董昭只看重曹魏而不重视汉室,在这个‘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年代,董昭无异于把自己弄到了风口浪尖。而陈寿的一句话,更是把董昭的人品给打到了十八层地狱,并且按到地上摩擦,使董昭再也无力回天,堪比杀人诛心。
然而董昭不仅做到了三公之职,并且还滋润无比的活了八十多岁。单看这个信息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要知道同时期天下第一毒士贾诩贾文合,才活了七十六年。这么一比较,你说谁更厉害?
时间就是力量,活的更久的人才更令人敬畏。这就好比,你要是能活到一百一十岁,每个月能领三千五百大洋,而那些年轻力壮的后生,外出打工累死累活也挣这么多。一个出力,一个不用出力,你说,谁更厉害?你服气不?
所以,结合事实看透本质,董昭,才是隐藏最深的大佬。
敬而生畏,理所当然也。
赵厶不敢怠慢,连忙翻身下马,躬身拜曰:“某乃常山赵厶,有眼不识大才,罪过罪过。”
董昭一听这个名字,惊讶道:“莫非就是前中山太守赵厶赵大宝?”
赵厶,字大宝,有问题吗?
土是土了点,不觉得很平易近人吗?
想不到在这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有人听说过赵大宝的名号,这让赵厶颇感意外,不禁又有些自满起来,暗自惊喜道:“好。既然知道我的名号,那就好办了。”于是自谦道:“正是在下。”说是这么说,可他脸上的表情一点都没有谦虚的意思,嚣张的很。
董昭却没注意这么多细节,见他承认了,又吃了一惊,连忙整衣束冠,恭恭敬敬的朝赵厶行了一礼,拜曰:“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尊严,甚感荣幸。失礼勿怪。”
这是唱的哪一出?
把赵厶给整迷糊了,心说:“怎么头一回见面还拍上马屁了,不会要阴我吧。”
男人笑嘻嘻,没有好东西。
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赵厶猜不透他的心思,也不敢妄言,遂敛容正色,一本正经的说道:“县令言重了,眼下我不过一介白身,现屯兵于无极县,虽保得一县太平,只是名不正言不顺,反倒有些唐突了。”
这就是赵厶的高明之处,他寻思董昭既然知道他的身份,肯定也知道他屯兵无极县的事。而私自屯兵乃是大忌,弄不好就有造反之嫌疑,莫非董昭想找他的麻烦?
所以赵厶心思电转,主动把这事说出来,他是这么考虑的,既然大伙心知肚明,也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说白了,赵厶屯兵就是为了保境安民,难道也不可以吗?而且他出兵也只在无极县内出兵,从来没有出过界,做事已经很控制了,难道你还不满意吗?
接下来就看董昭如何应对,要是他表示赞许,那么他俩还能继续愉快的聊天;要是表现的不尽人意,大不了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要是想找麻烦,对不起,赵厶也不是吓大的,那就摆开架式打呗,看谁能笑到最后。
看吧,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险恶,比的就是心眼多。
而董昭也不是一般人,自然能做到波澜不惊,应对自如,就听他淡然说道:“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屯兵之事固然有些突兀。然,吾亦常闻,不在其身,不知其痛。常山、中山乃四战之地,累受贼寇侵掠,民皆艰苦。<记>曰,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当立非常之功,固常之所异也。以此观之,公乃非常之人也,何所疑乎?”
哇噻!
这回答,完美。
满分十分,给他十点一分,多出零点一分,让他骄傲去吧。
赵厶不由感慨:“这马屁拍的清新脱俗,简直拍出了天际,老子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有文化的马屁呢,真是大开眼界。”又感叹道:“文化人就是不一般,拍马屁的功夫也是一流。”
这么一来,他俩算是‘王八看对绿豆,对眼了’。
赵厶呵呵笑道:“董兄过奖了。”
董昭也笑曰:“小兄弟所行之事,常人未能及也。等到他日时来运转,必能‘不鸣则矣,一鸣惊人;不飞则矣,一飞冲天’。”
这俩人还客气上了。
听说越客气的人越虚伪,以此观之,这俩人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太能装了。
“兄欲前往魏郡见新任刺史,弟亦有此意,咱兄弟二人可同行。”看吧,这就热乎上了,甚至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董昭也不客气,道声:“请!”
二人相互搀扶着上马,策马并驱,说说笑笑朝魏郡而去。
不日来到邺城,寻到府衙,门人拦住道:“何事来访。”
董昭看一眼赵厶,先开口说明来意,催促门人进去通报,这算是给赵厶找了些情面。毕竟董昭是县令,是来上报工作的,而赵厶却是来求人办事的,性质不同,不好说话啊。
赵厶自然知道此中深意,心下感激不尽,暗自寻思:“我乃白身,董昭却是县令,不好抢他的风头,不如让他先进去吧。”于是礼让道:“兄乃县令,必有要紧事务上报,可先进去照会。”
董昭也不推辞,道声:“承让。”恰好这时门人出来呼唤,他就先随门人进去了。赵厶在门外等候多时,正等的心焦,门人终于再次出来喊他进去。
赵厶心里不爽,却也不好失了礼节,于是整整衣冠,紧随其后进入府中。来到堂上见到刺史,先行一礼,恭敬的说道:“常山赵厶,见过刺史大人。”
刺史倒是挺客气,先请他入座,寒暄道:“久闻大名,今日幸得亲见,果然一表人才。”
嘿,想不到连刺史都听说过他的大名,赵厶不禁有点沾沾自喜。
这时刺史又道:“我在京师时,曾听皇甫将军提起过你。”怪不得呢,原来是听皇甫嵩说的。这皇甫嵩可真是赵厶的大恩人。
“前刺史王芬谋逆之时,听说你因此丢官罢职。事不在你,你却受此连累,倒是委屈了你。”刺史还在自顾自说着赵厶的前事。赵厶却听得摸不着头脑,心说:“怎么?咱俩素昧平生,第一次见面就要替我打抱不平吗?真是少见。”
“唉?不对!我不就是为这事来的吗?”赵厶突然反应过来此行的目的。刚才被夸的有点迷失自我了,差点忘了正事。
但是他和刺史毕竟是头一回见面,上来就求他办事,多少有点突兀,正考虑怎么接话呢,这时又听刺史说道:“你在无极县御敌于外,保境安民之事我已知之,实乃冀州之幸。”
这事应该是董昭给他说的,看来董昭真把赵厶当兄弟了,这又让赵厶感动了一把。于是趁机接过话茬,委婉说道:“此是分内之事,不足道哉。”
刺史却道:“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此乃万古不变之理。汝即有功,吾当上奏,当能使你官复原职。平贼讨逆即是你分内之事,汝可继续为之。”
呵呵!
这么幸运的吗?
‘见面礼’还没送出去呢,就把事办妥了,多少有点不习惯啊。赵厶一脸懵逼,心说:“好吧,为了不负厚望,必须得加倍努力才行。”
这才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一次,赵厶算是被刺史收买了人心了。
董昭,曹魏开国第一功勋,没有之一。
<三国志·董昭传>曰:“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
这就让人误解为董昭只看重曹魏而不重视汉室,在这个‘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年代,董昭无异于把自己弄到了风口浪尖。而陈寿的一句话,更是把董昭的人品给打到了十八层地狱,并且按到地上摩擦,使董昭再也无力回天,堪比杀人诛心。
然而董昭不仅做到了三公之职,并且还滋润无比的活了八十多岁。单看这个信息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要知道同时期天下第一毒士贾诩贾文合,才活了七十六年。这么一比较,你说谁更厉害?
时间就是力量,活的更久的人才更令人敬畏。这就好比,你要是能活到一百一十岁,每个月能领三千五百大洋,而那些年轻力壮的后生,外出打工累死累活也挣这么多。一个出力,一个不用出力,你说,谁更厉害?你服气不?
所以,结合事实看透本质,董昭,才是隐藏最深的大佬。
敬而生畏,理所当然也。
赵厶不敢怠慢,连忙翻身下马,躬身拜曰:“某乃常山赵厶,有眼不识大才,罪过罪过。”
董昭一听这个名字,惊讶道:“莫非就是前中山太守赵厶赵大宝?”
赵厶,字大宝,有问题吗?
土是土了点,不觉得很平易近人吗?
想不到在这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有人听说过赵大宝的名号,这让赵厶颇感意外,不禁又有些自满起来,暗自惊喜道:“好。既然知道我的名号,那就好办了。”于是自谦道:“正是在下。”说是这么说,可他脸上的表情一点都没有谦虚的意思,嚣张的很。
董昭却没注意这么多细节,见他承认了,又吃了一惊,连忙整衣束冠,恭恭敬敬的朝赵厶行了一礼,拜曰:“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尊严,甚感荣幸。失礼勿怪。”
这是唱的哪一出?
把赵厶给整迷糊了,心说:“怎么头一回见面还拍上马屁了,不会要阴我吧。”
男人笑嘻嘻,没有好东西。
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赵厶猜不透他的心思,也不敢妄言,遂敛容正色,一本正经的说道:“县令言重了,眼下我不过一介白身,现屯兵于无极县,虽保得一县太平,只是名不正言不顺,反倒有些唐突了。”
这就是赵厶的高明之处,他寻思董昭既然知道他的身份,肯定也知道他屯兵无极县的事。而私自屯兵乃是大忌,弄不好就有造反之嫌疑,莫非董昭想找他的麻烦?
所以赵厶心思电转,主动把这事说出来,他是这么考虑的,既然大伙心知肚明,也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说白了,赵厶屯兵就是为了保境安民,难道也不可以吗?而且他出兵也只在无极县内出兵,从来没有出过界,做事已经很控制了,难道你还不满意吗?
接下来就看董昭如何应对,要是他表示赞许,那么他俩还能继续愉快的聊天;要是表现的不尽人意,大不了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要是想找麻烦,对不起,赵厶也不是吓大的,那就摆开架式打呗,看谁能笑到最后。
看吧,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险恶,比的就是心眼多。
而董昭也不是一般人,自然能做到波澜不惊,应对自如,就听他淡然说道:“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屯兵之事固然有些突兀。然,吾亦常闻,不在其身,不知其痛。常山、中山乃四战之地,累受贼寇侵掠,民皆艰苦。<记>曰,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当立非常之功,固常之所异也。以此观之,公乃非常之人也,何所疑乎?”
哇噻!
这回答,完美。
满分十分,给他十点一分,多出零点一分,让他骄傲去吧。
赵厶不由感慨:“这马屁拍的清新脱俗,简直拍出了天际,老子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有文化的马屁呢,真是大开眼界。”又感叹道:“文化人就是不一般,拍马屁的功夫也是一流。”
这么一来,他俩算是‘王八看对绿豆,对眼了’。
赵厶呵呵笑道:“董兄过奖了。”
董昭也笑曰:“小兄弟所行之事,常人未能及也。等到他日时来运转,必能‘不鸣则矣,一鸣惊人;不飞则矣,一飞冲天’。”
这俩人还客气上了。
听说越客气的人越虚伪,以此观之,这俩人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太能装了。
“兄欲前往魏郡见新任刺史,弟亦有此意,咱兄弟二人可同行。”看吧,这就热乎上了,甚至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董昭也不客气,道声:“请!”
二人相互搀扶着上马,策马并驱,说说笑笑朝魏郡而去。
不日来到邺城,寻到府衙,门人拦住道:“何事来访。”
董昭看一眼赵厶,先开口说明来意,催促门人进去通报,这算是给赵厶找了些情面。毕竟董昭是县令,是来上报工作的,而赵厶却是来求人办事的,性质不同,不好说话啊。
赵厶自然知道此中深意,心下感激不尽,暗自寻思:“我乃白身,董昭却是县令,不好抢他的风头,不如让他先进去吧。”于是礼让道:“兄乃县令,必有要紧事务上报,可先进去照会。”
董昭也不推辞,道声:“承让。”恰好这时门人出来呼唤,他就先随门人进去了。赵厶在门外等候多时,正等的心焦,门人终于再次出来喊他进去。
赵厶心里不爽,却也不好失了礼节,于是整整衣冠,紧随其后进入府中。来到堂上见到刺史,先行一礼,恭敬的说道:“常山赵厶,见过刺史大人。”
刺史倒是挺客气,先请他入座,寒暄道:“久闻大名,今日幸得亲见,果然一表人才。”
嘿,想不到连刺史都听说过他的大名,赵厶不禁有点沾沾自喜。
这时刺史又道:“我在京师时,曾听皇甫将军提起过你。”怪不得呢,原来是听皇甫嵩说的。这皇甫嵩可真是赵厶的大恩人。
“前刺史王芬谋逆之时,听说你因此丢官罢职。事不在你,你却受此连累,倒是委屈了你。”刺史还在自顾自说着赵厶的前事。赵厶却听得摸不着头脑,心说:“怎么?咱俩素昧平生,第一次见面就要替我打抱不平吗?真是少见。”
“唉?不对!我不就是为这事来的吗?”赵厶突然反应过来此行的目的。刚才被夸的有点迷失自我了,差点忘了正事。
但是他和刺史毕竟是头一回见面,上来就求他办事,多少有点突兀,正考虑怎么接话呢,这时又听刺史说道:“你在无极县御敌于外,保境安民之事我已知之,实乃冀州之幸。”
这事应该是董昭给他说的,看来董昭真把赵厶当兄弟了,这又让赵厶感动了一把。于是趁机接过话茬,委婉说道:“此是分内之事,不足道哉。”
刺史却道:“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此乃万古不变之理。汝即有功,吾当上奏,当能使你官复原职。平贼讨逆即是你分内之事,汝可继续为之。”
呵呵!
这么幸运的吗?
‘见面礼’还没送出去呢,就把事办妥了,多少有点不习惯啊。赵厶一脸懵逼,心说:“好吧,为了不负厚望,必须得加倍努力才行。”
这才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一次,赵厶算是被刺史收买了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