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整个大唐年间,出了一百五十六位进士,二十七位宰相!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人落座!
柳叶抽了抽鼻子。
发现招待自己的,是自家产的茶,顿时笑了起来。
以前都没发现,崔仁师这么会做人!
“崔兄,前几日柳某俗事缠身,没顾得上这边,实在是抱歉得很!”
崔仁师连连摆手。
“柳兄说的哪里话?”
“在下听说了,这几日柳兄可是搞出来好几桩大产业!”
“若是赚足了银子,柳兄可要多请几次客!”
柳叶哈哈大笑,道:“那是自然!”
“不知崔兄有何烦心事?”
“方才在府外,就听见下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清河崔氏欺人太甚之类的话。”
崔仁师苦笑一声。
“别提了!”
“旁人看着我博陵崔氏表面风光,可自己的苦,只有自己才知道!”
“这个月,清河崔氏侵占了我族足足四万亩良田!”
“再这么下去,我博陵崔氏就完了!”
噗——
一直没说话的李神通,刚要喝口茶,听见这句话,全都喷了出来!
多少?!
四万亩!!!
一个月就丢了四万亩!
他堂堂的王爷,皇帝的堂叔,全部家产加起来,都没人家一个月丢掉的多...
柳叶当然早就知道了这件事。
这个消息,还是长孙无忌告诉他的。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之间,已经掐了上百年。
只不过,近日来,清河崔氏的攻势越来越强悍。
崔仁师他们家,已经隐隐有了招架不住的趋势。
清河郡和博陵郡位于河北道,与后世的区划,有着很大的区别。
周围全都是山!
农田加起来,只有十万亩出头而已。
别看十万亩听起来挺多的,若是按照后世的面积算,只有不到七平方公里而已。
相对于两个郡,囊括九个县治而言,已经少得可怜了...
“正因如此,在下才想寻求柳兄的帮助!”
“柳兄多次帮朝廷度过难关,区区小事,想必不在话下吧?”
崔仁师满是希望的看着柳叶。
世家大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没有了土地,也就是失去了当地百姓的拥护。
迟早有一天,博陵崔氏会被踢出‘五姓七望’的圈子!
到那时候,说不定就会有破家灭族的风险!
柳叶开门见山的说道:“崔兄可知道相州的情况?靖王的长子道彦,如今便在相州为官!”
崔仁师皱了皱眉。
“相州?”
他当然知道相州的情况!
当地百姓,穷得都快起义了!
“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相州贫苦,于我博陵而言...”
当着李神通的面,崔仁师没好意思说实话。
事实上,为了防止相州的难民涌入,博陵崔氏在前隋之际,就在交界处设下关卡。
“既然博陵的农田稀少,崔兄为何不向相州发展?”
“那里人口稀少,地势平坦,境内的农田,怕是连二十万亩都打不住!”
崔仁师疑惑的看着柳叶。
实在是想不出,他怎么会出这么馊的主意?
朝廷为了打压世家,早已禁止世家买卖郡望以外的农田。
租?
那就更不合适了!
说白了,博陵崔氏不缺银子,也不缺粮食。
缺的是,百姓的拥护!
谁会把租来的土地,当成自己的?
就算租个十年八年,博陵郡的百姓,也会对博陵崔氏大失所望!
崔仁师想了想,道:“柳兄,此法实在是...”
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柳叶笑道:“柳某知道崔兄的难处!”
“此法并非是买,也并非是租!”
“而是联产承包!”
听到这个新鲜词,崔仁师和李神通面面相觑。
柳叶说的联产承包,和后世的说法有很大区别。
说白了,博陵缺的是地,相州缺的是钱。
那么就由相州出地,博陵出钱,产出来的粮食一起分!
成立一家商行,农田统一归商行所有。
其实,这更像是一种‘大农场’的制度。
说到底,博陵崔氏有商行一半的股份,那么完全可以把土地,当成是自己家的。
足以赢得民心!
而相州,也能拿到一大笔钱!
此外,就算当地的百姓少,没人种田,每年也能拿到一部分粮食。
对于相州百姓而言,农田完全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么多年了,每个百姓手里起码有十二三亩农田,也没见他们富裕...
若是有人肯买,他们早就把农田卖掉了!
至于商行...自然是柳字头的!
听了柳叶的解释,崔仁师当即拍案叫绝!
“柳兄之急智,天下罕见,崔某甘拜下风!”
至于李神通,眼中满是迷茫,显得是没听懂...
柳叶一眼就看出来了。
“商行成立之后,相州定无饥荒,更无难民!”
李神通一听,顿时激动起来!
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崔某这就召集族中耆老!”
“一个时辰内,必定给柳兄,给靖王殿下一个答复!”
崔仁师也顾不得柳叶他们是不是客人了,站起来,撒腿就往外跑!
他的态度,让柳叶颇为满意。
这才像干大事的人。
没有机会就制造机会,有了机会,说什么也要赶紧抓住!
怪不得五姓七望,别的家都被武则天玩死了。
只有博陵崔氏,安然的流传下去。
即便到了世家没落的时候,博陵崔氏,还能以每十年出一位宰相的速度,继续辉煌着...
这也是柳叶,敢跟崔仁师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换了五姓七望之中别的大家族,碰到这种难题,柳叶说不准还会狠狠地宰他们一刀!
当然,这也是因为博陵崔氏,足够厚道。
别的家族靠垄断土地,垄断资源起家。
唯独博陵崔氏,靠读书...
几乎没有欺压百姓的事件发生!
恰恰相反,对博陵当地的百姓,维护到了极致!
举孝廉的时候,人家以老带小,辈辈出高官。
到了科举制盛行,别的家族玩命走关系的时候,人家把长处发挥到极致!
整个大唐年间,出了一百五十六位进士,足足二十七位宰相!
其他家族加起来,都撵不上人家的零头...
三人落座!
柳叶抽了抽鼻子。
发现招待自己的,是自家产的茶,顿时笑了起来。
以前都没发现,崔仁师这么会做人!
“崔兄,前几日柳某俗事缠身,没顾得上这边,实在是抱歉得很!”
崔仁师连连摆手。
“柳兄说的哪里话?”
“在下听说了,这几日柳兄可是搞出来好几桩大产业!”
“若是赚足了银子,柳兄可要多请几次客!”
柳叶哈哈大笑,道:“那是自然!”
“不知崔兄有何烦心事?”
“方才在府外,就听见下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清河崔氏欺人太甚之类的话。”
崔仁师苦笑一声。
“别提了!”
“旁人看着我博陵崔氏表面风光,可自己的苦,只有自己才知道!”
“这个月,清河崔氏侵占了我族足足四万亩良田!”
“再这么下去,我博陵崔氏就完了!”
噗——
一直没说话的李神通,刚要喝口茶,听见这句话,全都喷了出来!
多少?!
四万亩!!!
一个月就丢了四万亩!
他堂堂的王爷,皇帝的堂叔,全部家产加起来,都没人家一个月丢掉的多...
柳叶当然早就知道了这件事。
这个消息,还是长孙无忌告诉他的。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之间,已经掐了上百年。
只不过,近日来,清河崔氏的攻势越来越强悍。
崔仁师他们家,已经隐隐有了招架不住的趋势。
清河郡和博陵郡位于河北道,与后世的区划,有着很大的区别。
周围全都是山!
农田加起来,只有十万亩出头而已。
别看十万亩听起来挺多的,若是按照后世的面积算,只有不到七平方公里而已。
相对于两个郡,囊括九个县治而言,已经少得可怜了...
“正因如此,在下才想寻求柳兄的帮助!”
“柳兄多次帮朝廷度过难关,区区小事,想必不在话下吧?”
崔仁师满是希望的看着柳叶。
世家大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没有了土地,也就是失去了当地百姓的拥护。
迟早有一天,博陵崔氏会被踢出‘五姓七望’的圈子!
到那时候,说不定就会有破家灭族的风险!
柳叶开门见山的说道:“崔兄可知道相州的情况?靖王的长子道彦,如今便在相州为官!”
崔仁师皱了皱眉。
“相州?”
他当然知道相州的情况!
当地百姓,穷得都快起义了!
“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相州贫苦,于我博陵而言...”
当着李神通的面,崔仁师没好意思说实话。
事实上,为了防止相州的难民涌入,博陵崔氏在前隋之际,就在交界处设下关卡。
“既然博陵的农田稀少,崔兄为何不向相州发展?”
“那里人口稀少,地势平坦,境内的农田,怕是连二十万亩都打不住!”
崔仁师疑惑的看着柳叶。
实在是想不出,他怎么会出这么馊的主意?
朝廷为了打压世家,早已禁止世家买卖郡望以外的农田。
租?
那就更不合适了!
说白了,博陵崔氏不缺银子,也不缺粮食。
缺的是,百姓的拥护!
谁会把租来的土地,当成自己的?
就算租个十年八年,博陵郡的百姓,也会对博陵崔氏大失所望!
崔仁师想了想,道:“柳兄,此法实在是...”
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柳叶笑道:“柳某知道崔兄的难处!”
“此法并非是买,也并非是租!”
“而是联产承包!”
听到这个新鲜词,崔仁师和李神通面面相觑。
柳叶说的联产承包,和后世的说法有很大区别。
说白了,博陵缺的是地,相州缺的是钱。
那么就由相州出地,博陵出钱,产出来的粮食一起分!
成立一家商行,农田统一归商行所有。
其实,这更像是一种‘大农场’的制度。
说到底,博陵崔氏有商行一半的股份,那么完全可以把土地,当成是自己家的。
足以赢得民心!
而相州,也能拿到一大笔钱!
此外,就算当地的百姓少,没人种田,每年也能拿到一部分粮食。
对于相州百姓而言,农田完全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么多年了,每个百姓手里起码有十二三亩农田,也没见他们富裕...
若是有人肯买,他们早就把农田卖掉了!
至于商行...自然是柳字头的!
听了柳叶的解释,崔仁师当即拍案叫绝!
“柳兄之急智,天下罕见,崔某甘拜下风!”
至于李神通,眼中满是迷茫,显得是没听懂...
柳叶一眼就看出来了。
“商行成立之后,相州定无饥荒,更无难民!”
李神通一听,顿时激动起来!
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崔某这就召集族中耆老!”
“一个时辰内,必定给柳兄,给靖王殿下一个答复!”
崔仁师也顾不得柳叶他们是不是客人了,站起来,撒腿就往外跑!
他的态度,让柳叶颇为满意。
这才像干大事的人。
没有机会就制造机会,有了机会,说什么也要赶紧抓住!
怪不得五姓七望,别的家都被武则天玩死了。
只有博陵崔氏,安然的流传下去。
即便到了世家没落的时候,博陵崔氏,还能以每十年出一位宰相的速度,继续辉煌着...
这也是柳叶,敢跟崔仁师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换了五姓七望之中别的大家族,碰到这种难题,柳叶说不准还会狠狠地宰他们一刀!
当然,这也是因为博陵崔氏,足够厚道。
别的家族靠垄断土地,垄断资源起家。
唯独博陵崔氏,靠读书...
几乎没有欺压百姓的事件发生!
恰恰相反,对博陵当地的百姓,维护到了极致!
举孝廉的时候,人家以老带小,辈辈出高官。
到了科举制盛行,别的家族玩命走关系的时候,人家把长处发挥到极致!
整个大唐年间,出了一百五十六位进士,足足二十七位宰相!
其他家族加起来,都撵不上人家的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