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拿破仑皇帝的灵柩进入巴黎,那些精心准备的、围绕着他的悼念活动也随之进入到了高潮。
在灵柩前往荣军院的路线上,数不清的人挤在一起,男女老幼都在人群极小的缝隙当中翘首以盼。不过,虽然人群互相拥挤,但是却极少有推搡和纠纷发生,一方面这是因为密集的警察和军人到处在站岗维持秩序,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那种庄严肃穆而又哀痛惋惜的情绪主宰了人群,让人们没有兴趣再互相争斗和争吵。
骑在战马的艾格隆,在身边陆军大臣苏尔特元帅的陪伴下,尾随在装载灵柩缓缓前行的炮车之后,亲眼见证着自己一手打造的盛大仪式。
效果是绝佳的,而且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他深信,未来的帝国皇帝们(包括他自己的)的葬礼,也不可能再比这一次更加隆重了。
不仅仅是因为预算所限,不能这样搞排场,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哪个后辈能够再如同他们的先祖一样,以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以自己让人永世难忘的赫赫功业,得到民众如此自发的哀痛和共鸣。
他的失败恰恰成就了他的伟大,让人忘记了他在皇位上的穷兵黩武、忘记了他竭尽全力征兵的暴政,忘记了他几乎无孔不入的独裁铁腕,让人们只为皇帝的陨落感到惋惜和同情。
就在万众的瞩目下,隆隆的炮车带着灵柩来到了战神广场。
这个广场并不大,但是它早已经永载史册,因为大革命就是在这里发生急剧转折的——1791年7月17日,当时激进的革命民众聚集此地,要求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当时担任国民自卫军司令的拉法耶特侯爵率领国民自卫军驱赶集会群众,并下令向拒绝离开的群众开枪,逮捕“混在暴民中的刺客”。群众惊慌逃散,有50个平民被打死,史称战神广场屠杀事件。
这个行动,彻底激化了革命派内部立宪派和共和派之间的矛盾,让拉法耶特名声扫地,也让国王陷入到了更加岌岌可危的境地,从那时候开始,国王的废黜、断头台的魔影似乎就成为了必然。
而今天,这个广场已经装饰一新,到处都装扮着黑纱,再也看不到当年的肃杀。
更让人唏嘘的是,当年的主角——拉法耶特侯爵,此时正以国民议会议员的身份,和其他议员同僚们一起,一起迎接皇帝的到来。
从那一起屠杀事件算起,时光已经过去了40年,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侯爵和革命领袖,如今已经垂垂老矣,两鬓斑白。
和身体一起老去的,是他曾经的理想主义——在亲眼见证了那些摧毁了王国和旧制度的腥风血雨之后,他已经再也无法认同自己曾经拥护的理想主义了,他不再激进,也不再鼓吹剧烈的变革,转而支持秩序和温和的君主立宪制民主。
拿破仑皇帝对他确实有恩,因为在1792年,为了躲避越来越危险的政治环境,免于成为革命的牺牲品,当时担任前线将领的他,选择抛下军队带着几个亲信一起逃离,前往美国,然而在中途他被奥地利军队俘虏,从此沦为阶下囚,直到1797年之后,因为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了奥地利人,所以才在战后条约当中让奥地利人将他释放。
获释之后他在汉堡、荷兰等地逗留了一段时间,于1799年雾月政变之后才回到法国。拿破仑给他退休将军的年金,使他得以经营家族原本的产业,平静地度过了拿破仑皇帝十几年的统治时期,并未再涉足政治。
再后来,到了1815年拿破仑皇帝重新复辟,他选择参加了国民议会成为副议长,然而滑铁卢战败之后,他看到形势已经对法国极度不利,却又支持废黜掉拿破仑的皇位,让法国不再接受波拿巴家族的统治。
正因为他这一年的所作所为,他成了拿破仑皇帝在荒岛上到死都念叨的四大叛徒之一。
“在法兰西仍物力丰盈的时候,遭到了两次不幸的入侵,其后果应归咎于马尔蒙,奥热罗,塔列朗和拉法耶特的背叛。我宽恕他们——愿法兰西的后代也如此。”
可是对艾格隆来说,年迈的拉法耶特侯爵却并不那么刺眼。
虽然拉法耶特侯爵在之前和奥尔良家族合作,试图推翻波旁王家之后拥立奥尔良家族登上王位,但是那毕竟是“群雄逐鹿”,各有各的立场,并不算什么罪行。
而且,在艾格隆重返巴黎之后,当时担任巴黎国民自卫军的拉法耶特“识大体”,在和艾格隆短暂谈判之后,主动选择放弃抵抗,让艾格隆得以兵不血刃地夺回了首都,对艾格隆来说,他也算是立了一功,至少得到了不被清算的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解除职务之后,虽然计划失败,但拉法耶特的政治欲望并没有完全消失,他回到家乡参加了艾格隆组织的议会选举,并且以自己的威望当选了议员。
当时操盘选举的诺瓦蒂埃侯爵,暗地里问过艾格隆,让不让这位侯爵当选。
艾格隆直接就回复说不必针对他耍什么手段,毕竟他已经生不出什么事了,而且他的政治立场倾向于君主派,又和波旁王家势不两立,所以就算和波拿巴家族有恩怨,他一定也能够接受波拿巴家族的皇朝。
果然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拉法耶特侯爵在成为议员之后,并没有加入到任何党派当中,只是以一个独立的、温和反对派的身份参与到议会事务当中,在议会发言当中,他对帝国政府确实有过不少批评之词,但主要是集中在政府“手段粗暴、压制舆论”等等不痛不痒的地方,对艾格隆和帝国政府主要的施政反而不做过多评价——可想而知,经过了几十年的沉浮之后,已经老去的拉法耶特,确实也不想再折腾了。
对于这种只是在嘴上抱怨几句的无害反对派,艾格隆是非常能容忍的,正好可以显示自己的宽大为怀。于是两个人之间相安无事,甚至偶尔在公众场合见面的时候,艾格隆还会向这位“活化石”问候几声。
而和拉法耶特侯爵等人站在一起的是政府成员,为首的自然就是帝国首相塔列朗亲王。
这位更是重量级人物,虽然他曾经也是拿破仑皇帝的重臣,虽然他靠着皇帝才得到了亲王的封爵,但是在皇帝执政后期两个人已经完全闹翻,他几乎是被轰着从外交大臣的位置上赶下了台。
而塔列朗亲王自然也不含糊,从被赶下台之后,他就积极参加法国国内和国外反对拿破仑的阴谋,泄露各种情报,甚至在1814年撺掇拿破仑的将帅们一起抗命,逼迫拿破仑皇帝退位。
如果有个“拿破仑最讨厌的人排行榜”的话,塔列朗亲王绝对可以稳站前三之一,甚至有机会问鼎榜一。
然而,历史惯常会开玩笑,因为波旁王家也特别恨塔列朗,所以把他冷落在了一边,为了夺回权势,塔列朗又和波拿巴家族暗中勾结在了一起,并且以自己多年多次丰富的政变经验、以及积累的政治威望和人脉,帮助艾格隆夺回了皇位,他自己也在事后的酬功当中成为了帝国的首相,并且成为了艾格隆执政前期不可或缺的元老重臣。
皇帝失去了一切最终客死孤岛,亲王却笑到了最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还能触摸权柄。
他甚至还是葬礼上的贵宾和主持者之一。
任何一个熟知当年内情的人,恐怕都会觉得此情此景有些唏嘘。
在皇帝回归巴黎的盛大葬礼上,拉法耶特、塔列朗,“四大叛徒”居然集齐了一半,如果不是因为艾格隆一回国就清算了已经成了死老虎的马尔蒙元帅、再加上奥热罗元帅1816年就已经死去的话,估计他们都能一起以“帝国中坚”的身份来参加皇帝的葬礼,这实在是有点讽刺。
不过,见惯了大革命时代风云变幻的拿破仑皇帝,就算在天有灵,对此也只会付之一笑吧……小场面小场面。
当炮车经过广场的时候,塔列朗亲王、巴萨诺公爵、拉法耶特侯爵、诺瓦蒂埃侯爵等人,也纷纷走上前来,向皇帝致以哀思。
他们都是亲自和皇帝打过交道的老政治家,脑海里也回忆起了当年的往事,自然人人都神情复杂。
在这些人当中,塔列朗亲王是最平静的,他布满皱纹形容枯槁的脸上,此时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淡然看着面前的棺材。
确实,对曾经多次反复横跳的塔列朗亲王来说,如果他为他效忠过的每一个领袖哀悼的话,他恐怕早就泪竭而亡了。
他能够平静地见证自己曾经效忠的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纷纷走上断头台,那又怎么可能为了拿破仑皇帝而感到悲伤呢?
此刻他的目光,却茫然而没有聚焦,仿佛是在看着冥冥中的某个存在。
十几年的共事,三十年的恩怨,到今天终于是了结了。
你恨我,我也确实背叛了你,但我没有推翻你,因为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推翻你……我只是确认了你已经不再拥有理智和判断力之后,才背弃了你而已。
是你毁灭了自己,然后落得如此下场的。
没错,你给我很多封赏,我欠你人情,可是我把你儿子扶上帝位,又尽心竭力地为他维持江山,这难道不是已经足够补偿你了吗?
所以,安息吧,老弟……回头等几年,我们再好好聊聊……
塔列朗亲王心里的话,艾格隆自然听不到,但是此刻他感受到,这群老人面对拿破仑皇帝灵柩时那种微妙复杂的心情。
那是钦佩和厌恶、惋惜和懊悔、庆幸和惆怅交织的心情,只有老年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
对于艾格隆来说,往事都已经是往事,所以这些人和拿破仑皇帝过去的“恩怨”,他都可以放在一边,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现在,只要他们现在跟自己合作,那么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忽略不计。
就连对一回国就亲自开刀马尔蒙元帅,他也并没有什么真正深入骨髓的痛恨,他只是需要找个大人物来向各派势力立威而已,而马尔蒙恰好适合成为这个倒霉蛋。
现在,无论是塔列朗亲王,还是拉法耶特侯爵,这些人都已经风烛残年,他们已经是历史的活标本了,而且恐怕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真化石,他又何必再和他们计较呢?
除了政府官员和两院议员,各界名流也不断地涌入这个本来已经十分庞大的送葬队伍,以至于它绵延甚至有了几公里长,一路从街道延伸到广场,然后又随着灵柩的缓缓移动,冲向了荣军院。
荣军院,这就是这趟旅途的终点。
这一栋代表法兰西军事荣誉的建筑,自然也最为适合成为皇帝最后下葬的陵寝了。
艾格隆对原本历史线上的安排倒是颇为满意,所以也没有再做任何改动,直接就敲定了将皇帝下葬在荣军院,从此成为帝国图腾的构想。
而以如此宏大的方式,为皇帝落幕,也算是对得起他了——或者说,这就是他原本应该得到的东西。
在近卫军骑兵的簇拥之下,艾格隆走下了马,然后和自己的家人,以及苏尔特元帅、塔列朗亲王等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进了荣军院当中,一起走向这个仪式的终点。
当炮车带着隆隆的声响冲入到荣军院内的时候,早已经等候在外面的礼炮开始轰鸣了起来。
大地在缓缓颤抖,正如这位统帅曾经经历过的一场又一场战役一样。
就在这震颤当中,艾格隆和特蕾莎一起,跟在灵柩的旁边,一起走向了荣军院教堂内已经为皇帝准备好的地下陵寝。
然后,他们亲眼见证,皇帝的灵柩被安放在了这里的石棺当中。
当然,这只是仪式的结束,皇帝的陵寝并没有完工。在接下来,帝国的工匠们还要继续修造皇帝的陵寝,最终让它变成后来游客们所能看到的样子。而在这个陵寝旁边,还有一些“空位”,自然未来也是要留给皇位上的列位后辈的。
也就是说,在艾格隆及以后的皇帝们逝世之后,他们也将用类似的仪式被安葬在这里,围绕着他们的祖先,共同分享着祖先的光辉。
现在,他真正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旅途,从此可以安心地在天国瞑目,化作帝国和他子孙们的守护神了。
随着拿破仑皇帝的灵柩进入巴黎,那些精心准备的、围绕着他的悼念活动也随之进入到了高潮。
在灵柩前往荣军院的路线上,数不清的人挤在一起,男女老幼都在人群极小的缝隙当中翘首以盼。不过,虽然人群互相拥挤,但是却极少有推搡和纠纷发生,一方面这是因为密集的警察和军人到处在站岗维持秩序,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那种庄严肃穆而又哀痛惋惜的情绪主宰了人群,让人们没有兴趣再互相争斗和争吵。
骑在战马的艾格隆,在身边陆军大臣苏尔特元帅的陪伴下,尾随在装载灵柩缓缓前行的炮车之后,亲眼见证着自己一手打造的盛大仪式。
效果是绝佳的,而且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他深信,未来的帝国皇帝们(包括他自己的)的葬礼,也不可能再比这一次更加隆重了。
不仅仅是因为预算所限,不能这样搞排场,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哪个后辈能够再如同他们的先祖一样,以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以自己让人永世难忘的赫赫功业,得到民众如此自发的哀痛和共鸣。
他的失败恰恰成就了他的伟大,让人忘记了他在皇位上的穷兵黩武、忘记了他竭尽全力征兵的暴政,忘记了他几乎无孔不入的独裁铁腕,让人们只为皇帝的陨落感到惋惜和同情。
就在万众的瞩目下,隆隆的炮车带着灵柩来到了战神广场。
这个广场并不大,但是它早已经永载史册,因为大革命就是在这里发生急剧转折的——1791年7月17日,当时激进的革命民众聚集此地,要求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当时担任国民自卫军司令的拉法耶特侯爵率领国民自卫军驱赶集会群众,并下令向拒绝离开的群众开枪,逮捕“混在暴民中的刺客”。群众惊慌逃散,有50个平民被打死,史称战神广场屠杀事件。
这个行动,彻底激化了革命派内部立宪派和共和派之间的矛盾,让拉法耶特名声扫地,也让国王陷入到了更加岌岌可危的境地,从那时候开始,国王的废黜、断头台的魔影似乎就成为了必然。
而今天,这个广场已经装饰一新,到处都装扮着黑纱,再也看不到当年的肃杀。
更让人唏嘘的是,当年的主角——拉法耶特侯爵,此时正以国民议会议员的身份,和其他议员同僚们一起,一起迎接皇帝的到来。
从那一起屠杀事件算起,时光已经过去了40年,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侯爵和革命领袖,如今已经垂垂老矣,两鬓斑白。
和身体一起老去的,是他曾经的理想主义——在亲眼见证了那些摧毁了王国和旧制度的腥风血雨之后,他已经再也无法认同自己曾经拥护的理想主义了,他不再激进,也不再鼓吹剧烈的变革,转而支持秩序和温和的君主立宪制民主。
拿破仑皇帝对他确实有恩,因为在1792年,为了躲避越来越危险的政治环境,免于成为革命的牺牲品,当时担任前线将领的他,选择抛下军队带着几个亲信一起逃离,前往美国,然而在中途他被奥地利军队俘虏,从此沦为阶下囚,直到1797年之后,因为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了奥地利人,所以才在战后条约当中让奥地利人将他释放。
获释之后他在汉堡、荷兰等地逗留了一段时间,于1799年雾月政变之后才回到法国。拿破仑给他退休将军的年金,使他得以经营家族原本的产业,平静地度过了拿破仑皇帝十几年的统治时期,并未再涉足政治。
再后来,到了1815年拿破仑皇帝重新复辟,他选择参加了国民议会成为副议长,然而滑铁卢战败之后,他看到形势已经对法国极度不利,却又支持废黜掉拿破仑的皇位,让法国不再接受波拿巴家族的统治。
正因为他这一年的所作所为,他成了拿破仑皇帝在荒岛上到死都念叨的四大叛徒之一。
“在法兰西仍物力丰盈的时候,遭到了两次不幸的入侵,其后果应归咎于马尔蒙,奥热罗,塔列朗和拉法耶特的背叛。我宽恕他们——愿法兰西的后代也如此。”
可是对艾格隆来说,年迈的拉法耶特侯爵却并不那么刺眼。
虽然拉法耶特侯爵在之前和奥尔良家族合作,试图推翻波旁王家之后拥立奥尔良家族登上王位,但是那毕竟是“群雄逐鹿”,各有各的立场,并不算什么罪行。
而且,在艾格隆重返巴黎之后,当时担任巴黎国民自卫军的拉法耶特“识大体”,在和艾格隆短暂谈判之后,主动选择放弃抵抗,让艾格隆得以兵不血刃地夺回了首都,对艾格隆来说,他也算是立了一功,至少得到了不被清算的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解除职务之后,虽然计划失败,但拉法耶特的政治欲望并没有完全消失,他回到家乡参加了艾格隆组织的议会选举,并且以自己的威望当选了议员。
当时操盘选举的诺瓦蒂埃侯爵,暗地里问过艾格隆,让不让这位侯爵当选。
艾格隆直接就回复说不必针对他耍什么手段,毕竟他已经生不出什么事了,而且他的政治立场倾向于君主派,又和波旁王家势不两立,所以就算和波拿巴家族有恩怨,他一定也能够接受波拿巴家族的皇朝。
果然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拉法耶特侯爵在成为议员之后,并没有加入到任何党派当中,只是以一个独立的、温和反对派的身份参与到议会事务当中,在议会发言当中,他对帝国政府确实有过不少批评之词,但主要是集中在政府“手段粗暴、压制舆论”等等不痛不痒的地方,对艾格隆和帝国政府主要的施政反而不做过多评价——可想而知,经过了几十年的沉浮之后,已经老去的拉法耶特,确实也不想再折腾了。
对于这种只是在嘴上抱怨几句的无害反对派,艾格隆是非常能容忍的,正好可以显示自己的宽大为怀。于是两个人之间相安无事,甚至偶尔在公众场合见面的时候,艾格隆还会向这位“活化石”问候几声。
而和拉法耶特侯爵等人站在一起的是政府成员,为首的自然就是帝国首相塔列朗亲王。
这位更是重量级人物,虽然他曾经也是拿破仑皇帝的重臣,虽然他靠着皇帝才得到了亲王的封爵,但是在皇帝执政后期两个人已经完全闹翻,他几乎是被轰着从外交大臣的位置上赶下了台。
而塔列朗亲王自然也不含糊,从被赶下台之后,他就积极参加法国国内和国外反对拿破仑的阴谋,泄露各种情报,甚至在1814年撺掇拿破仑的将帅们一起抗命,逼迫拿破仑皇帝退位。
如果有个“拿破仑最讨厌的人排行榜”的话,塔列朗亲王绝对可以稳站前三之一,甚至有机会问鼎榜一。
然而,历史惯常会开玩笑,因为波旁王家也特别恨塔列朗,所以把他冷落在了一边,为了夺回权势,塔列朗又和波拿巴家族暗中勾结在了一起,并且以自己多年多次丰富的政变经验、以及积累的政治威望和人脉,帮助艾格隆夺回了皇位,他自己也在事后的酬功当中成为了帝国的首相,并且成为了艾格隆执政前期不可或缺的元老重臣。
皇帝失去了一切最终客死孤岛,亲王却笑到了最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还能触摸权柄。
他甚至还是葬礼上的贵宾和主持者之一。
任何一个熟知当年内情的人,恐怕都会觉得此情此景有些唏嘘。
在皇帝回归巴黎的盛大葬礼上,拉法耶特、塔列朗,“四大叛徒”居然集齐了一半,如果不是因为艾格隆一回国就清算了已经成了死老虎的马尔蒙元帅、再加上奥热罗元帅1816年就已经死去的话,估计他们都能一起以“帝国中坚”的身份来参加皇帝的葬礼,这实在是有点讽刺。
不过,见惯了大革命时代风云变幻的拿破仑皇帝,就算在天有灵,对此也只会付之一笑吧……小场面小场面。
当炮车经过广场的时候,塔列朗亲王、巴萨诺公爵、拉法耶特侯爵、诺瓦蒂埃侯爵等人,也纷纷走上前来,向皇帝致以哀思。
他们都是亲自和皇帝打过交道的老政治家,脑海里也回忆起了当年的往事,自然人人都神情复杂。
在这些人当中,塔列朗亲王是最平静的,他布满皱纹形容枯槁的脸上,此时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淡然看着面前的棺材。
确实,对曾经多次反复横跳的塔列朗亲王来说,如果他为他效忠过的每一个领袖哀悼的话,他恐怕早就泪竭而亡了。
他能够平静地见证自己曾经效忠的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纷纷走上断头台,那又怎么可能为了拿破仑皇帝而感到悲伤呢?
此刻他的目光,却茫然而没有聚焦,仿佛是在看着冥冥中的某个存在。
十几年的共事,三十年的恩怨,到今天终于是了结了。
你恨我,我也确实背叛了你,但我没有推翻你,因为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推翻你……我只是确认了你已经不再拥有理智和判断力之后,才背弃了你而已。
是你毁灭了自己,然后落得如此下场的。
没错,你给我很多封赏,我欠你人情,可是我把你儿子扶上帝位,又尽心竭力地为他维持江山,这难道不是已经足够补偿你了吗?
所以,安息吧,老弟……回头等几年,我们再好好聊聊……
塔列朗亲王心里的话,艾格隆自然听不到,但是此刻他感受到,这群老人面对拿破仑皇帝灵柩时那种微妙复杂的心情。
那是钦佩和厌恶、惋惜和懊悔、庆幸和惆怅交织的心情,只有老年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
对于艾格隆来说,往事都已经是往事,所以这些人和拿破仑皇帝过去的“恩怨”,他都可以放在一边,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现在,只要他们现在跟自己合作,那么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忽略不计。
就连对一回国就亲自开刀马尔蒙元帅,他也并没有什么真正深入骨髓的痛恨,他只是需要找个大人物来向各派势力立威而已,而马尔蒙恰好适合成为这个倒霉蛋。
现在,无论是塔列朗亲王,还是拉法耶特侯爵,这些人都已经风烛残年,他们已经是历史的活标本了,而且恐怕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真化石,他又何必再和他们计较呢?
除了政府官员和两院议员,各界名流也不断地涌入这个本来已经十分庞大的送葬队伍,以至于它绵延甚至有了几公里长,一路从街道延伸到广场,然后又随着灵柩的缓缓移动,冲向了荣军院。
荣军院,这就是这趟旅途的终点。
这一栋代表法兰西军事荣誉的建筑,自然也最为适合成为皇帝最后下葬的陵寝了。
艾格隆对原本历史线上的安排倒是颇为满意,所以也没有再做任何改动,直接就敲定了将皇帝下葬在荣军院,从此成为帝国图腾的构想。
而以如此宏大的方式,为皇帝落幕,也算是对得起他了——或者说,这就是他原本应该得到的东西。
在近卫军骑兵的簇拥之下,艾格隆走下了马,然后和自己的家人,以及苏尔特元帅、塔列朗亲王等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进了荣军院当中,一起走向这个仪式的终点。
当炮车带着隆隆的声响冲入到荣军院内的时候,早已经等候在外面的礼炮开始轰鸣了起来。
大地在缓缓颤抖,正如这位统帅曾经经历过的一场又一场战役一样。
就在这震颤当中,艾格隆和特蕾莎一起,跟在灵柩的旁边,一起走向了荣军院教堂内已经为皇帝准备好的地下陵寝。
然后,他们亲眼见证,皇帝的灵柩被安放在了这里的石棺当中。
当然,这只是仪式的结束,皇帝的陵寝并没有完工。在接下来,帝国的工匠们还要继续修造皇帝的陵寝,最终让它变成后来游客们所能看到的样子。而在这个陵寝旁边,还有一些“空位”,自然未来也是要留给皇位上的列位后辈的。
也就是说,在艾格隆及以后的皇帝们逝世之后,他们也将用类似的仪式被安葬在这里,围绕着他们的祖先,共同分享着祖先的光辉。
现在,他真正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旅途,从此可以安心地在天国瞑目,化作帝国和他子孙们的守护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