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南方难民北送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方各省押送难民的队伍是路过安右道前往安江道的。
而难民的粮食输送是由官员抽签,然后摊派到商贾头上逼迫他们输送的。商贾不敢不从,只能自掏腰包把朝廷给的粮一路用马车输送。
马车上的粮是朝廷给难民的,他们自己的人吃马嚼都得自己另出。
当这些队伍到达安右道首府首情县时,发现本地治安良好,商业发达、城内繁华,还啧啧称赞不愧是安右道一省首府。
南方富裕繁华的城也有,但是人口密度更大,穷人多,治安也差些。
然后他们进了冕州,开始一路开眼。
延寿教在主干道上15里一个的巡逻休息站免费提供水给路人喝,还提供草料。
押送难民的兵丁以及输送粮食的商贾一开始都以为是收费的茶摊,没人想过去喝口水。
结果巡逻休息站的延寿教护教者主动过来说可以提供煮过的凉开水。
休息站的草料虽然不多,也不可能送给商贾的驮马吃饱,但是每只牲畜都能分到一把。
这里除了草料甚至有豆粕卖,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花钱买豆粕给自己的牲畜吃。
然后护教者们把草料和豆粕一起送给了商贾的驮马吃,因为他们是替难民运粮食。
延寿教不是抠门的商贾和地主,难民和流民之间可以共情,没人会因此说什么。
商贾指着寿字旗问他们是县里的衙役胥吏吗?这路边水摊是本地知县的善政?知县名里有寿字?
听完解释他们才知道这居然是本地教派的善政。本地教派的教主让路人可以有个喝水歇息的地方,而这些守着休息站的教徒还会日日巡逻,震慑不法。
商贾们一开始还觉得这是什么教派用来做做样子拉拢民心的举动,嘴上称赞心里不以为然。
然后他们一路走,一路看到这样的寿字旗巡逻休息站。
一两个休息站可能是做做样子,一路上他们遇到几十个免费提供饮水和草料的休息站呢?
这些休息站只要见到他们是运送难民,就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兵丁和商贾们还不止一次看到这些教徒主动给难民治伤。哪怕只是用清水清洗一下伤口,然后敷上一点草药。
难民们逐渐从麻木到动容,再到一路期盼着能看到那面寿字旗。
跌入低谷的人,会想要抓住一切能拉住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根不起眼的稻草。
难民们都知道自己要被朝廷送去安江道。而安江道旱灾的鼎鼎大名早就传遍全国,他们去安江道能有什么活路呢?
上面的人说得好听,说安江道已经没有旱灾了,只要去了安江道就能分田地。
可是肚子饿了吃什么,种田的粮种在哪里,难道用手刨地吗?所以有了田地又有什么用,还不是要饿死。
可他们没得选,只能骗着自己像之前逃难时那样迷茫地往前走,幻想着前方总有路,到了地方总能想到办法。
难民队伍里每天都有人撑不下去死去,实在走不动的就被丢弃在路边,是死是活就看他们的运气。
可是当进了冕州,就再没有人倒毙在路边。
因为当又一个难民被丢到路边等死,其他难民麻木地继续迈步往前走之后。
他们意外地发现有马车超过了移动缓慢的难民们,他们看着马车上紧闭双眼的难民,认出来原来是延寿教巡逻队发现了路边等死的人,正将他装上马车载往县城医治。
他们忽然觉得他能活下来,说不定活得比自己还长。
冕州的人衣着虽然难免破旧,但都整整齐齐。就算是路边经过的村民,脸上也不见凄苦之色,见到这支押送队伍也不是远远地躲开,还敢上来问两句。
兵丁和商贾们意外于他们的表现,问他们怎么不怕。因为他们在别的地方行路时,要么有人朝这支难民队伍砸石头胡乱发泄他们无处排解的恨。
要么就是远远躲开,生怕这是什么抓丁的队伍,要是靠近说不定把自己都抓了带走。
他们不止见过一次牵着牛的农人,宁可牵着牛踩着冬播的青苗从田里逃走,也不愿意和他们碰到。
为什么不怕?冕州的村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延寿教都放你们进来了,你们肯定不是坏的。
但如果反着想,要是延寿教不许,这些村民也会默认这些进来的人不是好人。会一起齐心协力把人赶出去。
这就是冕州的现状,官府在民间的威信并不比延寿教高。而论信任,所有人都觉得延寿教比官府还值得信任。
延寿教,延寿教,还是延寿教。
押送队伍里的人,不论兵丁、商贾还是难民,凡是走过冕州的,没有一个人不对延寿教印象深刻。
有些稍微聪明些的难民,在靠近巡逻休息点时直接假装实在走不动了,然后被兵丁抛在路边等死。
而他们其实是等着延寿教的人来救。
他们聪明地想自己在冕州可能活路更大,加入这个延寿教比去只有缥缈希望的安江道更好。
看他们的样子,穿得好吃得好,可比去安江道领几亩荒了的田地慢慢熬强太多。
有人带头就有人效仿,还没进安江道呢,一些难民倒是先进延寿教了。
当然,这些难民不知道,就算他们去了安江道,大概率也是进延寿教。
离开冕州进入安江道之后,被送到各县的难民们和接收他们的知县面面相觑。
一送到地方,难民们就发现押送他们的士兵掉头就走,那些一路运粮的商贾也调头就溜。
他们已经看得出来这里是一片死地,如果再继续逗留,等难民们反应过来,车上的粮食留不住,就连牲畜都要被抢下来宰了填肚子。
安江道的各个知县现在连衙役都凑不出一个班,愿意来这种地方当官的,都是候补了许多年当不上官的举人,饥不择食才愿意过来体验比村长都不如的知县生涯。
他们当官发的俸禄还不够他们自己补贴进来的钱,真的是自带干粮当官。
因此安江道的知县老爷们对朝廷甩难民的政策没有二话,指着当地延寿教的营地就把他们送过去了。
有些难民们问:老爷,有人说过来给我们分地的。
知县点着头说:对,我把地都给延寿教了,你们去找延寿教,有吃有喝有地,还有房子住,除了没婆娘,什么都有。
他们当然可以严格执行朝廷的要求,把无主田地分给他们。可是连种子都没有怎么种田,就算有种子,人饿了难道用手拔田里的杂草来吃么。
如果没有路过冕州,这些难民到了地方之后听到被骗没有田地分,肯定会一哄而散落为匪寇。甚至怒而杀官起事。
他们也暴乱过,不是第一次了。
可是延寿教这三个字在他们的耳中已经变得有魔力起来,他们乖乖地跟着去了,然后就被延寿教的教徒问入不入教。
入教了只要干活,一天两顿饭吃一辈子,在延寿教做两年还能分10亩地的一成收成。
教徒从住的地方到平时零零碎碎的日常用品,延寿教都包了。
难民们都很高兴,不就是当佃户嘛,主家还包吃住呢。老家被水冲没了,现在有个安稳吃饭的地方还不乐意?
入教,必须入教。
正当他们一边学着喊:“延寿教向天借粮,勤耕种有借必还!”一边听着老教徒讲这句口号的由来和教主神通的时候。
另一边那些兵丁和商贾们则涌进了冕州,逛逛各处顺便歇息歇息,还吃上了水豆腐、炸豆腐。
然后这些南方的商贾们被延寿教下了订单,请他们帮忙把货物送到南方指定地点,送到地方之后就能从延寿教在南方的商铺收到钱。
他们刚好有兵同行,安全的很。
然后他们如果想赚钱,就从南方买茶叶运到冕州来,延寿教保证他们有赚头,而且回程也可以带冕州这里的货物。
有生意做,这些本来被迫自掏腰包为难民运粮的商人高兴坏了,纷纷同意。
这次的南方难民北送,不仅给延寿教的安江道建设提供了大量劳力,而且意外地结识了一大群南方各地小商人,开启了针对南方的商路。
南方各省押送难民的队伍是路过安右道前往安江道的。
而难民的粮食输送是由官员抽签,然后摊派到商贾头上逼迫他们输送的。商贾不敢不从,只能自掏腰包把朝廷给的粮一路用马车输送。
马车上的粮是朝廷给难民的,他们自己的人吃马嚼都得自己另出。
当这些队伍到达安右道首府首情县时,发现本地治安良好,商业发达、城内繁华,还啧啧称赞不愧是安右道一省首府。
南方富裕繁华的城也有,但是人口密度更大,穷人多,治安也差些。
然后他们进了冕州,开始一路开眼。
延寿教在主干道上15里一个的巡逻休息站免费提供水给路人喝,还提供草料。
押送难民的兵丁以及输送粮食的商贾一开始都以为是收费的茶摊,没人想过去喝口水。
结果巡逻休息站的延寿教护教者主动过来说可以提供煮过的凉开水。
休息站的草料虽然不多,也不可能送给商贾的驮马吃饱,但是每只牲畜都能分到一把。
这里除了草料甚至有豆粕卖,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花钱买豆粕给自己的牲畜吃。
然后护教者们把草料和豆粕一起送给了商贾的驮马吃,因为他们是替难民运粮食。
延寿教不是抠门的商贾和地主,难民和流民之间可以共情,没人会因此说什么。
商贾指着寿字旗问他们是县里的衙役胥吏吗?这路边水摊是本地知县的善政?知县名里有寿字?
听完解释他们才知道这居然是本地教派的善政。本地教派的教主让路人可以有个喝水歇息的地方,而这些守着休息站的教徒还会日日巡逻,震慑不法。
商贾们一开始还觉得这是什么教派用来做做样子拉拢民心的举动,嘴上称赞心里不以为然。
然后他们一路走,一路看到这样的寿字旗巡逻休息站。
一两个休息站可能是做做样子,一路上他们遇到几十个免费提供饮水和草料的休息站呢?
这些休息站只要见到他们是运送难民,就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兵丁和商贾们还不止一次看到这些教徒主动给难民治伤。哪怕只是用清水清洗一下伤口,然后敷上一点草药。
难民们逐渐从麻木到动容,再到一路期盼着能看到那面寿字旗。
跌入低谷的人,会想要抓住一切能拉住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根不起眼的稻草。
难民们都知道自己要被朝廷送去安江道。而安江道旱灾的鼎鼎大名早就传遍全国,他们去安江道能有什么活路呢?
上面的人说得好听,说安江道已经没有旱灾了,只要去了安江道就能分田地。
可是肚子饿了吃什么,种田的粮种在哪里,难道用手刨地吗?所以有了田地又有什么用,还不是要饿死。
可他们没得选,只能骗着自己像之前逃难时那样迷茫地往前走,幻想着前方总有路,到了地方总能想到办法。
难民队伍里每天都有人撑不下去死去,实在走不动的就被丢弃在路边,是死是活就看他们的运气。
可是当进了冕州,就再没有人倒毙在路边。
因为当又一个难民被丢到路边等死,其他难民麻木地继续迈步往前走之后。
他们意外地发现有马车超过了移动缓慢的难民们,他们看着马车上紧闭双眼的难民,认出来原来是延寿教巡逻队发现了路边等死的人,正将他装上马车载往县城医治。
他们忽然觉得他能活下来,说不定活得比自己还长。
冕州的人衣着虽然难免破旧,但都整整齐齐。就算是路边经过的村民,脸上也不见凄苦之色,见到这支押送队伍也不是远远地躲开,还敢上来问两句。
兵丁和商贾们意外于他们的表现,问他们怎么不怕。因为他们在别的地方行路时,要么有人朝这支难民队伍砸石头胡乱发泄他们无处排解的恨。
要么就是远远躲开,生怕这是什么抓丁的队伍,要是靠近说不定把自己都抓了带走。
他们不止见过一次牵着牛的农人,宁可牵着牛踩着冬播的青苗从田里逃走,也不愿意和他们碰到。
为什么不怕?冕州的村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延寿教都放你们进来了,你们肯定不是坏的。
但如果反着想,要是延寿教不许,这些村民也会默认这些进来的人不是好人。会一起齐心协力把人赶出去。
这就是冕州的现状,官府在民间的威信并不比延寿教高。而论信任,所有人都觉得延寿教比官府还值得信任。
延寿教,延寿教,还是延寿教。
押送队伍里的人,不论兵丁、商贾还是难民,凡是走过冕州的,没有一个人不对延寿教印象深刻。
有些稍微聪明些的难民,在靠近巡逻休息点时直接假装实在走不动了,然后被兵丁抛在路边等死。
而他们其实是等着延寿教的人来救。
他们聪明地想自己在冕州可能活路更大,加入这个延寿教比去只有缥缈希望的安江道更好。
看他们的样子,穿得好吃得好,可比去安江道领几亩荒了的田地慢慢熬强太多。
有人带头就有人效仿,还没进安江道呢,一些难民倒是先进延寿教了。
当然,这些难民不知道,就算他们去了安江道,大概率也是进延寿教。
离开冕州进入安江道之后,被送到各县的难民们和接收他们的知县面面相觑。
一送到地方,难民们就发现押送他们的士兵掉头就走,那些一路运粮的商贾也调头就溜。
他们已经看得出来这里是一片死地,如果再继续逗留,等难民们反应过来,车上的粮食留不住,就连牲畜都要被抢下来宰了填肚子。
安江道的各个知县现在连衙役都凑不出一个班,愿意来这种地方当官的,都是候补了许多年当不上官的举人,饥不择食才愿意过来体验比村长都不如的知县生涯。
他们当官发的俸禄还不够他们自己补贴进来的钱,真的是自带干粮当官。
因此安江道的知县老爷们对朝廷甩难民的政策没有二话,指着当地延寿教的营地就把他们送过去了。
有些难民们问:老爷,有人说过来给我们分地的。
知县点着头说:对,我把地都给延寿教了,你们去找延寿教,有吃有喝有地,还有房子住,除了没婆娘,什么都有。
他们当然可以严格执行朝廷的要求,把无主田地分给他们。可是连种子都没有怎么种田,就算有种子,人饿了难道用手拔田里的杂草来吃么。
如果没有路过冕州,这些难民到了地方之后听到被骗没有田地分,肯定会一哄而散落为匪寇。甚至怒而杀官起事。
他们也暴乱过,不是第一次了。
可是延寿教这三个字在他们的耳中已经变得有魔力起来,他们乖乖地跟着去了,然后就被延寿教的教徒问入不入教。
入教了只要干活,一天两顿饭吃一辈子,在延寿教做两年还能分10亩地的一成收成。
教徒从住的地方到平时零零碎碎的日常用品,延寿教都包了。
难民们都很高兴,不就是当佃户嘛,主家还包吃住呢。老家被水冲没了,现在有个安稳吃饭的地方还不乐意?
入教,必须入教。
正当他们一边学着喊:“延寿教向天借粮,勤耕种有借必还!”一边听着老教徒讲这句口号的由来和教主神通的时候。
另一边那些兵丁和商贾们则涌进了冕州,逛逛各处顺便歇息歇息,还吃上了水豆腐、炸豆腐。
然后这些南方的商贾们被延寿教下了订单,请他们帮忙把货物送到南方指定地点,送到地方之后就能从延寿教在南方的商铺收到钱。
他们刚好有兵同行,安全的很。
然后他们如果想赚钱,就从南方买茶叶运到冕州来,延寿教保证他们有赚头,而且回程也可以带冕州这里的货物。
有生意做,这些本来被迫自掏腰包为难民运粮的商人高兴坏了,纷纷同意。
这次的南方难民北送,不仅给延寿教的安江道建设提供了大量劳力,而且意外地结识了一大群南方各地小商人,开启了针对南方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