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招惹的麻烦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棉花弹得蓬松柔软,宋芫又把棉花压了压,压得平平整整,准备带去给牛婶,请她帮忙做一件小棉袄。
宋晚舟摸着棉花不肯放手,她跃跃欲试说:“哥,让我来试试呗。”
宋芫斜睨了她一眼:“你会做?”
感觉被大哥小瞧了,宋晚舟很不服气地说:“我跟郑嫂子学过一点,不就是一件小棉袄嘛,有什么难的。”
郑嫂子就是石头哥的媳妇,荷花的娘。
宋晚舟从小就与荷花一块长大,跟荷花娘也很熟悉。
“哦?”宋芫半信半疑,他原本以为小丫头每次出去都是和小姐妹们一起玩耍,没想到她还有在学针线活。
不过想到上次让她缝制的口罩针脚细密,宋芫摸摸下巴想,这小丫头说不定还真会。
于是他说:“那好,要是有哪里不会的,就去问问牛婶。”
宋晚舟把那堆棉花收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天,她都很少出门,在家里琢磨着怎么做小棉袄。
遇到不懂的地方,她也没有逞强,而是去请教牛婶或是郑嫂子。
几天时间过去,还真给她做出了一件小棉袄。
小棉袄的外衣,是她小时候穿过的旧衣服,衣袖和手肘部位都有些磨损,但衣服的布料还是很柔软的。
宋芫摸了摸小棉袄,发现里面的棉花缝得很紧实,也不会跑棉。
小棉袄给丫丫试穿过,只是稍微大了一点,等到冬天,里面多穿两件衣服就正好合适。
宋芫夸奖了宋晚舟一番,并表示过两天去县城的时候,会给她带礼物回来。
“就这点儿针线活,对我来说简单啦。”宋晚舟语气带着点小得意说。
她嘴上说的轻松,丝毫不提自己大半夜还点着油灯,琢磨怎么做小棉袄的事。
到月底,宋芫要去县城一趟,家里做饭的事只能暂时交给牛婶。
家中杂事繁多,这次宋芫不打算在县城过夜,争取早去早回。
天气渐凉,天亮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卯时,天还是黑的。
宋芫起床后,没来得及穿上外衣就打开了门。一阵凉意袭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赶紧披上外衣,洗漱起来。
没时间做早饭,好在昨晚的晚饭蒸了几笼馒头,还剩下一些。
他拿起两个馒头,边啃着,边跳上驴车。
“叔,今天又要麻烦您了。”
大柱叔干巴巴说道:“不麻烦不麻烦。”
顿了顿,他又说:“你家的驴也差不多能拉车了吧。”
宋芫说:“下个月就让它试着拉车。”
宋芫已经让牛叔打了一个板车,下个月他就能自己赶驴车去县城了。
宋芫三口两口吃完手中的馒头,凑过来,笑眯眯地说:“叔,这毛驴要怎么赶?您教教我吧。”
“好嘞。”大柱叔往旁边挪了挪,“你坐过来点。”
恰巧这时,毛驴犯懒,不太愿意走。
大柱叔挥着手中的小鞭子,轻轻一甩,只听“啪”的一声响,毛驴立刻加快脚步跑了起来。
天刚蒙蒙亮,勉强能看清前面的路,不用担心会一头栽进田沟里。
大柱叔难得说了一长串话:“赶驴没那么难,只要跟它熟悉起来,它就能听懂你说的每句话。”
宋芫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毛驴的背部。
“小宋,你要不来试试。”大柱叔把小鞭子递给了宋芫。
接下来的半段路程,就由宋芫赶着驴车,一路颠簸到了镇上。
此时,太阳才刚刚升起,并未耽误太多时间。
紧接着,宋芫又租了一辆驴车,急忙赶往县城。
城门口排队进城时,宋芫没注意到,官兵多看了他两眼。
等他进城后,官兵跟旁边那人低声耳语了几句,那人便匆匆离开。
到凉茶铺下车,宋芫付了车费后,脚步匆匆地走向翔丰楼。
金秋九月,正是苹果丰收的季节。
是的,没错,他又可以卖苹果了。
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卖苹果和生肉赚来的。
仔细想想,距离上次来翔丰楼,才过去半年而已。
虽然好几个月没来翔丰楼了,酒楼里店伙计仍然记得他,一见面就热情地打招呼:“您里边请。”
宋芫看了一眼满脸笑容、殷勤谄媚的店伙计,他记得第一次上门时,似乎也是这个店伙计招待的他。
“李掌柜在吗?”宋芫问道。
“在的在的。”店伙计连忙回答,“我这就去请掌柜的过来。”
李掌柜见到宋芫,笑呵呵地说:“稀客啊,宋小兄弟可是大忙人,总算想起我这儿来了。”
“李掌柜说笑了。”宋芫也客套了几句,随后才言归正传,将背篓里的苹果拿出来。
“北方的柰子刚好也成熟了,我那大哥托人运了一些过来,正准备送到南边去,这次可以匀出二十个给您,还是之前那个价。”
李掌柜检查过没问题,就让账房提了二十两银子。
钱货两讫,婉拒了李掌柜留饭的邀请,宋芫从翔丰楼出来,马不停蹄地赶往灭霸帮。
刚巧的是,钟会跟陈堂主几个也回来了。
宋芫还没来得及开口寒暄,就见鹰哥眉头紧皱,脸上那道显眼的刀疤随着他的表情微微扭曲:“芫弟,可能有麻烦了。”
宋芫面色微变,立刻意识到,必定是上次在馄饨摊惹出的麻烦。
不出所料,鹰哥紧接着说道:“抱歉啊芫弟,答应你的事没办好,馄饨摊让人砸了。”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击中了宋芫的心。
他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这愤怒中夹杂着无奈和一丝自责。
“是谁干的。”
钟会几人都沉默下来,最后鹰哥阴沉着脸说:“是惠王府中的下人。”
宋芫惊愕出声:“惠王的下人?!”
他曾猜测过,可能是城中的某位富商,也可能是官府中人,却没想到竟是惠王的人。
宋芫冷静问道:“鹰哥,你确定吗?”
“确定是惠王府中的下人。”
这就要从宋芫离开灭霸帮后说起。
棉花弹得蓬松柔软,宋芫又把棉花压了压,压得平平整整,准备带去给牛婶,请她帮忙做一件小棉袄。
宋晚舟摸着棉花不肯放手,她跃跃欲试说:“哥,让我来试试呗。”
宋芫斜睨了她一眼:“你会做?”
感觉被大哥小瞧了,宋晚舟很不服气地说:“我跟郑嫂子学过一点,不就是一件小棉袄嘛,有什么难的。”
郑嫂子就是石头哥的媳妇,荷花的娘。
宋晚舟从小就与荷花一块长大,跟荷花娘也很熟悉。
“哦?”宋芫半信半疑,他原本以为小丫头每次出去都是和小姐妹们一起玩耍,没想到她还有在学针线活。
不过想到上次让她缝制的口罩针脚细密,宋芫摸摸下巴想,这小丫头说不定还真会。
于是他说:“那好,要是有哪里不会的,就去问问牛婶。”
宋晚舟把那堆棉花收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天,她都很少出门,在家里琢磨着怎么做小棉袄。
遇到不懂的地方,她也没有逞强,而是去请教牛婶或是郑嫂子。
几天时间过去,还真给她做出了一件小棉袄。
小棉袄的外衣,是她小时候穿过的旧衣服,衣袖和手肘部位都有些磨损,但衣服的布料还是很柔软的。
宋芫摸了摸小棉袄,发现里面的棉花缝得很紧实,也不会跑棉。
小棉袄给丫丫试穿过,只是稍微大了一点,等到冬天,里面多穿两件衣服就正好合适。
宋芫夸奖了宋晚舟一番,并表示过两天去县城的时候,会给她带礼物回来。
“就这点儿针线活,对我来说简单啦。”宋晚舟语气带着点小得意说。
她嘴上说的轻松,丝毫不提自己大半夜还点着油灯,琢磨怎么做小棉袄的事。
到月底,宋芫要去县城一趟,家里做饭的事只能暂时交给牛婶。
家中杂事繁多,这次宋芫不打算在县城过夜,争取早去早回。
天气渐凉,天亮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卯时,天还是黑的。
宋芫起床后,没来得及穿上外衣就打开了门。一阵凉意袭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赶紧披上外衣,洗漱起来。
没时间做早饭,好在昨晚的晚饭蒸了几笼馒头,还剩下一些。
他拿起两个馒头,边啃着,边跳上驴车。
“叔,今天又要麻烦您了。”
大柱叔干巴巴说道:“不麻烦不麻烦。”
顿了顿,他又说:“你家的驴也差不多能拉车了吧。”
宋芫说:“下个月就让它试着拉车。”
宋芫已经让牛叔打了一个板车,下个月他就能自己赶驴车去县城了。
宋芫三口两口吃完手中的馒头,凑过来,笑眯眯地说:“叔,这毛驴要怎么赶?您教教我吧。”
“好嘞。”大柱叔往旁边挪了挪,“你坐过来点。”
恰巧这时,毛驴犯懒,不太愿意走。
大柱叔挥着手中的小鞭子,轻轻一甩,只听“啪”的一声响,毛驴立刻加快脚步跑了起来。
天刚蒙蒙亮,勉强能看清前面的路,不用担心会一头栽进田沟里。
大柱叔难得说了一长串话:“赶驴没那么难,只要跟它熟悉起来,它就能听懂你说的每句话。”
宋芫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毛驴的背部。
“小宋,你要不来试试。”大柱叔把小鞭子递给了宋芫。
接下来的半段路程,就由宋芫赶着驴车,一路颠簸到了镇上。
此时,太阳才刚刚升起,并未耽误太多时间。
紧接着,宋芫又租了一辆驴车,急忙赶往县城。
城门口排队进城时,宋芫没注意到,官兵多看了他两眼。
等他进城后,官兵跟旁边那人低声耳语了几句,那人便匆匆离开。
到凉茶铺下车,宋芫付了车费后,脚步匆匆地走向翔丰楼。
金秋九月,正是苹果丰收的季节。
是的,没错,他又可以卖苹果了。
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卖苹果和生肉赚来的。
仔细想想,距离上次来翔丰楼,才过去半年而已。
虽然好几个月没来翔丰楼了,酒楼里店伙计仍然记得他,一见面就热情地打招呼:“您里边请。”
宋芫看了一眼满脸笑容、殷勤谄媚的店伙计,他记得第一次上门时,似乎也是这个店伙计招待的他。
“李掌柜在吗?”宋芫问道。
“在的在的。”店伙计连忙回答,“我这就去请掌柜的过来。”
李掌柜见到宋芫,笑呵呵地说:“稀客啊,宋小兄弟可是大忙人,总算想起我这儿来了。”
“李掌柜说笑了。”宋芫也客套了几句,随后才言归正传,将背篓里的苹果拿出来。
“北方的柰子刚好也成熟了,我那大哥托人运了一些过来,正准备送到南边去,这次可以匀出二十个给您,还是之前那个价。”
李掌柜检查过没问题,就让账房提了二十两银子。
钱货两讫,婉拒了李掌柜留饭的邀请,宋芫从翔丰楼出来,马不停蹄地赶往灭霸帮。
刚巧的是,钟会跟陈堂主几个也回来了。
宋芫还没来得及开口寒暄,就见鹰哥眉头紧皱,脸上那道显眼的刀疤随着他的表情微微扭曲:“芫弟,可能有麻烦了。”
宋芫面色微变,立刻意识到,必定是上次在馄饨摊惹出的麻烦。
不出所料,鹰哥紧接着说道:“抱歉啊芫弟,答应你的事没办好,馄饨摊让人砸了。”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击中了宋芫的心。
他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这愤怒中夹杂着无奈和一丝自责。
“是谁干的。”
钟会几人都沉默下来,最后鹰哥阴沉着脸说:“是惠王府中的下人。”
宋芫惊愕出声:“惠王的下人?!”
他曾猜测过,可能是城中的某位富商,也可能是官府中人,却没想到竟是惠王的人。
宋芫冷静问道:“鹰哥,你确定吗?”
“确定是惠王府中的下人。”
这就要从宋芫离开灭霸帮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