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偏远小县,凋零国粹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安远县。
“爸,您怎么又把那些老物件拿出来了,整天这么照应着不累啊?”
某个幽静的小院落内,摆放着数条长凳,将原本就不大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头正弓着腰,专注地从一个陈旧的箱笼里往外取东西。
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一整套华美精致的戏服。
老头神情严肃,动作轻柔,仿佛箱子里装着的是世间珍宝。
他先是极其小心地拿起一件颜色鲜艳的上衣,然后直起身子,迎着阳光细细端详起来。
戏服造价昂贵,用锦缎制作,领口和袖口处镶着细腻的滚边,绣着纷繁复杂的花纹。
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
戏服看起来有年头了,但依然干净整洁,显然受到了极为细致的呵护。
而他的旁边,蹲着一个五六岁大小豆丁,托着腮,好奇地注视着老头的一举一动。
看到华美的戏服,忍不住张大嘴称赞::“外公,这衣服可真漂亮呀!”
老头像是与荣有焉一般,赞许地点了点头:“那是!这可是咱家的传家宝!”
紧接着,又迫不及待地问道:“林林以后跟外公学唱戏好不好?”
还没等小豆丁点头,刚刚那道女声又响了起来。
“爸!这都什么年头了,谁还学您那玩意啊?”
只见屋里走出来一个中年女人。
她挎着包,步履匆匆,像是马上要出门的样子。
路过自家儿子的时候,顺手摸了摸他的头:“林林啊,今天就乖乖待在外公家,妈妈过两天再来接你。”
“嗯!”林林巴眨着眼睛望着妈妈,用力地点了点头。
跨出院门前,女人还不忘嘱咐自己的父亲:“爸,别教林林那些奇奇怪怪的唱词,现在没人学戏啦!我给林林报了个街舞班,过两天就带他上课!”
老头有些不满,自顾自地整理起手上的衣服来。
嘴里无意识地喃喃着:“哼,你们年轻人懂什么?”
什么街舞,能有他们京剧好?
林林迈着小短腿趴在院门口张望了两眼,等到彻底看不见母亲的身影,
这才乐颠颠地跑回去,趴在外公腿上,语气兴奋:“外公,咱今天学哪段?”
祖孙二人,早就有了旁人不知道的小秘密。
“嘿嘿,等外公把戏服打理好,好好地教你唱一段!”
“外公我帮您!”
林林接过外公手里的盔头,小心翼翼地捧着,放到了阳光最好的地方。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帽子一侧振翅欲飞的帽翅。
长方略带椭圆形,外公说这个叫方翅纱帽,是正派官员才能戴的帽子。
而那些奸诈小人,只能戴尖翅纱帽。
戏曲里面门当可多了,不同的角色都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形式呢。
林林望着精美的纱帽,愣愣地看了很久。
唱戏可有意思了,为什么妈妈老是拦着外公教自己呢?还说什么没出息...大人可真奇怪。
林林的小脑袋瓜,想不明白这些。
老头正值兴头上,一边细细擦拭着手上的老物件,一边忍不住扯开嗓子哼了一段。
“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纵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账!”
豪气干云的唱词一出,豪迈之情喷薄而出,响彻整个院落。
老头叫高叔培,村里人都叫他老高,年轻的时候是县里戏班子的班主。
那个时候大家爱听戏,逢年过节就爱请戏班子去村里唱一个晚上热闹热闹,座位都得靠抢,来晚了只能自己搬着板凳靠边坐。
只不过时过境迁,老人渐渐故去,听戏的人也越来越少。
戏班子已经散了很多年了。
可老高对戏曲的热爱却从来没被磨灭过,时不时就把自己的老伙计们拿出来擦一擦、晾一晾,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戏痴。
就在祖孙俩自得其乐的时候,小院落又冲进来一个不速之客。
他边跑边喊:“师傅!你快听!”
“小孟啊,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能毛躁,不能毛躁,咱唱戏的人最要紧的就是不急不躁。”
老高抬起头,剜了年轻人一眼。
小孟算是他的徒弟,已经跟他学了两年的戏了。
这年头爱学戏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他只有这么一个徒弟。
被师傅呵斥,小孟吐了吐舌头,慢下了脚步。
可语气还是很兴奋:“师傅你快听啊!”
只见他拿着手机,扩音器正播放着一段音乐。
老高不明所以,只听得:
“啊~~~~~”
“浓情悔认真。”
“回头皆幻景。”
“对面是何人?”
婉转悠扬的腔调如泣如诉,千回百转,情意绵绵。
这是昆曲的唱白!
老高的眼睛一亮,凝神细听。
常言道,戏曲不分家。
徽班进京之初,以昆腔为主,慢慢地融入了其他各地的特色唱腔,相互交融、取长补短,后形成了独特的京剧皮黄体系。
正因为如此,不同的戏曲剧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彼此相通、互为补充,犹如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共同支撑起华夏戏曲这座巍峨壮丽的大厦。
老高越听越入迷。
这明明,就是《桃花扇》里面李香君的唱段啊!
“师傅,这人把咱们戏曲和现代流行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您听听,唱得还不错吧?”
小孟也是个时髦青年,作为《蒙面唱将》的粉丝,从第一季追到第二季。
没想到,真让他捡到了宝贝。
这个神秘的“卡皮巴拉”一开嗓,把所有人都吓到了。
他不仅唱得好,还别出心裁地融入了昆曲戏腔,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
在戏曲落寞的当下,作为一个传承人,小孟当然是惊喜的。
老高怔怔地听着。
听到那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时,眼皮一颤,那双苍老浑浊的眼睛逐渐清明起来。
安远县。
“爸,您怎么又把那些老物件拿出来了,整天这么照应着不累啊?”
某个幽静的小院落内,摆放着数条长凳,将原本就不大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头正弓着腰,专注地从一个陈旧的箱笼里往外取东西。
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一整套华美精致的戏服。
老头神情严肃,动作轻柔,仿佛箱子里装着的是世间珍宝。
他先是极其小心地拿起一件颜色鲜艳的上衣,然后直起身子,迎着阳光细细端详起来。
戏服造价昂贵,用锦缎制作,领口和袖口处镶着细腻的滚边,绣着纷繁复杂的花纹。
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
戏服看起来有年头了,但依然干净整洁,显然受到了极为细致的呵护。
而他的旁边,蹲着一个五六岁大小豆丁,托着腮,好奇地注视着老头的一举一动。
看到华美的戏服,忍不住张大嘴称赞::“外公,这衣服可真漂亮呀!”
老头像是与荣有焉一般,赞许地点了点头:“那是!这可是咱家的传家宝!”
紧接着,又迫不及待地问道:“林林以后跟外公学唱戏好不好?”
还没等小豆丁点头,刚刚那道女声又响了起来。
“爸!这都什么年头了,谁还学您那玩意啊?”
只见屋里走出来一个中年女人。
她挎着包,步履匆匆,像是马上要出门的样子。
路过自家儿子的时候,顺手摸了摸他的头:“林林啊,今天就乖乖待在外公家,妈妈过两天再来接你。”
“嗯!”林林巴眨着眼睛望着妈妈,用力地点了点头。
跨出院门前,女人还不忘嘱咐自己的父亲:“爸,别教林林那些奇奇怪怪的唱词,现在没人学戏啦!我给林林报了个街舞班,过两天就带他上课!”
老头有些不满,自顾自地整理起手上的衣服来。
嘴里无意识地喃喃着:“哼,你们年轻人懂什么?”
什么街舞,能有他们京剧好?
林林迈着小短腿趴在院门口张望了两眼,等到彻底看不见母亲的身影,
这才乐颠颠地跑回去,趴在外公腿上,语气兴奋:“外公,咱今天学哪段?”
祖孙二人,早就有了旁人不知道的小秘密。
“嘿嘿,等外公把戏服打理好,好好地教你唱一段!”
“外公我帮您!”
林林接过外公手里的盔头,小心翼翼地捧着,放到了阳光最好的地方。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帽子一侧振翅欲飞的帽翅。
长方略带椭圆形,外公说这个叫方翅纱帽,是正派官员才能戴的帽子。
而那些奸诈小人,只能戴尖翅纱帽。
戏曲里面门当可多了,不同的角色都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形式呢。
林林望着精美的纱帽,愣愣地看了很久。
唱戏可有意思了,为什么妈妈老是拦着外公教自己呢?还说什么没出息...大人可真奇怪。
林林的小脑袋瓜,想不明白这些。
老头正值兴头上,一边细细擦拭着手上的老物件,一边忍不住扯开嗓子哼了一段。
“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纵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账!”
豪气干云的唱词一出,豪迈之情喷薄而出,响彻整个院落。
老头叫高叔培,村里人都叫他老高,年轻的时候是县里戏班子的班主。
那个时候大家爱听戏,逢年过节就爱请戏班子去村里唱一个晚上热闹热闹,座位都得靠抢,来晚了只能自己搬着板凳靠边坐。
只不过时过境迁,老人渐渐故去,听戏的人也越来越少。
戏班子已经散了很多年了。
可老高对戏曲的热爱却从来没被磨灭过,时不时就把自己的老伙计们拿出来擦一擦、晾一晾,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戏痴。
就在祖孙俩自得其乐的时候,小院落又冲进来一个不速之客。
他边跑边喊:“师傅!你快听!”
“小孟啊,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能毛躁,不能毛躁,咱唱戏的人最要紧的就是不急不躁。”
老高抬起头,剜了年轻人一眼。
小孟算是他的徒弟,已经跟他学了两年的戏了。
这年头爱学戏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他只有这么一个徒弟。
被师傅呵斥,小孟吐了吐舌头,慢下了脚步。
可语气还是很兴奋:“师傅你快听啊!”
只见他拿着手机,扩音器正播放着一段音乐。
老高不明所以,只听得:
“啊~~~~~”
“浓情悔认真。”
“回头皆幻景。”
“对面是何人?”
婉转悠扬的腔调如泣如诉,千回百转,情意绵绵。
这是昆曲的唱白!
老高的眼睛一亮,凝神细听。
常言道,戏曲不分家。
徽班进京之初,以昆腔为主,慢慢地融入了其他各地的特色唱腔,相互交融、取长补短,后形成了独特的京剧皮黄体系。
正因为如此,不同的戏曲剧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彼此相通、互为补充,犹如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共同支撑起华夏戏曲这座巍峨壮丽的大厦。
老高越听越入迷。
这明明,就是《桃花扇》里面李香君的唱段啊!
“师傅,这人把咱们戏曲和现代流行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您听听,唱得还不错吧?”
小孟也是个时髦青年,作为《蒙面唱将》的粉丝,从第一季追到第二季。
没想到,真让他捡到了宝贝。
这个神秘的“卡皮巴拉”一开嗓,把所有人都吓到了。
他不仅唱得好,还别出心裁地融入了昆曲戏腔,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
在戏曲落寞的当下,作为一个传承人,小孟当然是惊喜的。
老高怔怔地听着。
听到那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时,眼皮一颤,那双苍老浑浊的眼睛逐渐清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