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盂兰盆赋》最后的闪耀!她……听到了!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嘶……原来杨炯和李显还有这么一段对话,我人麻了。”
“我忽然可以有些理解李显了,为什么他在施政上如此精进,但他的后宫却被武三思给搞得乌烟瘴气。”
“是的,他根本没有心力去管自己的这些事情,他的精力全都放在了治国之上,什么名声什么绿帽子,他都不在乎了。”
“这一幕和当初王勃在沛王府劝谏李贤是多么的相像啊。”
“杨炯啊杨炯,真是让唏嘘而又敬佩啊,这家伙居然直到现在还在追寻着王勃的足迹。”
“嘿,现在是参军,那这一站结束是不是就够了,王勃做过的事情他都做了个遍了吧?”
“还没有哦,我记得拍马屁好像还没拍,就像王勃当初在乾元殿那样的来一篇?”
“得了吧,拍武则天的马屁,还是省省吧……还是别难为杨炯了……”
“哎哎哎,杨炯作诗了啊,难得啊,他在李显府上这段时间光忙工作和给别人写骈文了啊。”
“好啊,终于有空写诗了,干回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啊!住手!”
议论声中。
杨炯已经踏上了前往梓州的旅途。
只是这一次,他走得很慢。
慢到细细欣赏路上的每一朵花,驻足观察每一条溪流。
最终,在经过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之际。
杨炯提笔赋诗: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重岩窅(yao第三声)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巫峡】
一诗作罢,杨炯不禁泪下,随后,他加快了前行的速度。
不日便抵达了梓州,并走马上任。
梓州的军旅生涯很枯燥,而杨炯最不怕的,就是枯燥,毕竟他是在弘文馆都能待制十六年的狠人。
不过,经过这一次军旅之行,杨炯的性格明显更加内敛了。
他的散漫,逐渐转化成了藏锋的宝剑。
偶尔出鞘,便是这样的名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天授元年(690年)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武三思因功勋卓着,封为梁王,迁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同年,杨炯参军任期满,回到长安。
武则天下诏。
着杨炯与一个名叫宋之问的人,同时到习艺馆任职,掌管教习官人书算之类的工作。
芝麻绿豆的小官。
杨炯却甘之如饴,反而和宋之问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宋之问尤为擅长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杨炯便经常向他讨教学习。
冬去春来。
时间来到了如意元年(692年)
7月15日。
宫中盂兰大放。
武则天大喜,命人制作斋菜并这些盂兰一起分送给长安各佛寺。
而武则天本人,则在城门楼上与群臣一起看着无数宫女人手提着一盏盏灯笼,犹如一条夜色中的长龙一般将这些斋菜送走。
也是在这个时候。
站在群臣最边缘处的杨炯眼中冒出一抹精芒,从怀中掏出一个卷轴。
踏步上前的同时,高声喊道:
“圣上!如此良景,臣斗胆,有赋献上!”
武则天和群臣正高兴,闻言纷纷转过头来,瞧见是杨炯,均是一愣。
看他此刻毕恭毕敬的跪在地上,眼中更是纷纷流露出一抹讶异得意之色。
武三思更是笑着对武则天道:“姑姑,看样子这初唐四杰里面,还是有识相之人的嘛。”
武则天微笑颔首道:“呈上来!”
杨炯头颅深深的伏低,开始跪着往前移动,他的双手高高的举起,纵使身下的裤子磨破,膝盖磨出血,也没有让他的姿势有任何的变化,一直到他来到武则天的跟前。
武则天见状眼中更加满意,抬手示意。
下一秒,便有人把杨炯手中的卷轴接过并在她面前展开。
“粤大周如意元年秋七月,圣神皇帝御洛城南门,会十方贤众,盖天子之孝也。”
看到这起首,武则天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
她接着往下看:
“浑元告秋,羲和奏晓。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嫋。
……
孝之始也。考辰耀,制明堂。广四修一,上圆下方。布时令,合烝尝。配天而祀文考,配地而祀高皇。孝之中也,定理大乘,昭群圣,光祖考,登灵庆,发深心,展诚敬。刑于四海,加于百姓。孝之终也,夫孝始于显亲,中于礼神……”
看到这里的时候,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周围的群臣亦是大点其头。
当看到接下来的这一句“武尽美矣,周命惟新”的时候,更是整个人容光焕发,脸上涌出了异样的神采!
但是!
当她接着往下看的时候,却面色陡然一变:
“圣神皇帝于是乎唯寂唯静,无营无欲,寿命如天,德音如玉。任贤相,惇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籙,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轨躅。太阳夕,乘舆归,下端闱,入紫微。”
从前面的歌功颂德,到最后的这一段。
尤其是那一句“任贤相,悖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籙,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
让武则天的目光定格了!
她的面色,肉眼可见的开始变差。
一抹深沉的杀机在她的眼眸深处翻滚。
一旁的武三思更是整个人当场就炸了毛。
然而群臣却还在茫然未知,在旁夸赞道:
“真是好一个杨令明,初唐四杰虽然只有你一人硕果仅存,但你这一篇盂兰盆赋,将陛下比作‘神圣皇帝’,也确实是恰如其分!”
“不错,陛下文成武功无一不出彩,神圣皇帝那是实至名归!”
“臣斗胆,愿为陛下铸造九鼎,以彰显陛下之功!”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这一通又一通的赞誉,看着群臣纷纷跪倒,武三思死死的咬紧牙关,跟着跪了下去。
而武则天藏在袖袍下的双手,也在这时死死的握紧。
她面色阴沉到极点,但最后还是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开口道:
“赏,盂兰一盆。”
当下,便有太监高声呼喊道:“赏!盂兰一盆!”
立马,就有人端来了一盆盂兰放在了杨炯的跟前。
也是在这个时候,武则天挥手命人收起《盂兰盆赋》,然后低头看向跟前的杨炯,淡漠的嗓音再次在场上响起:
“杨令明如此大才,习艺馆的差使未免太过屈才,朕封你一个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的差使,你觉得如何?”
“谢陛下圣恩!臣!不胜感激!”
杨炯闻言,当即深深的拜倒。
武则天眉角颤动,接着便抬手一挥道:“朕乏了,回吧!”
此言一出。
銮驾云动,浩浩荡荡的一大帮人当即簇拥着武则天去了。
前后不过片刻,整个南城门楼这边就走了个一干二净。
而杨炯,却仍旧一动不动的跪在那里。
好一会,那宋之问跑了过来,脸上带着羡慕:“令明兄,真是好才学,居然能得到陛下的夸赞和赏赐,你这也算是升迁了,能成为一地之父母官,可不比这在宫中教习强啊。”
杨炯这才从地上站了起来。
他伸手抱起面前的那盆盂兰,看着它,脸上露出轻松和解脱的神情,笑着说道:
“谢谢你!”
“没有你。”
“我写不出这一篇文章……”
“啊?哪里哪里,令明兄客气了!”一旁的宋之问笑着挠头,接着便伸手要把杨炯从地上搀扶了起来:“快,快别跪着了。”
然而杨炯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只是失神的看向天空,喃喃的道:
“子安,我做到了,你看到了吗?她……已经听到了。”
“嘶……原来杨炯和李显还有这么一段对话,我人麻了。”
“我忽然可以有些理解李显了,为什么他在施政上如此精进,但他的后宫却被武三思给搞得乌烟瘴气。”
“是的,他根本没有心力去管自己的这些事情,他的精力全都放在了治国之上,什么名声什么绿帽子,他都不在乎了。”
“这一幕和当初王勃在沛王府劝谏李贤是多么的相像啊。”
“杨炯啊杨炯,真是让唏嘘而又敬佩啊,这家伙居然直到现在还在追寻着王勃的足迹。”
“嘿,现在是参军,那这一站结束是不是就够了,王勃做过的事情他都做了个遍了吧?”
“还没有哦,我记得拍马屁好像还没拍,就像王勃当初在乾元殿那样的来一篇?”
“得了吧,拍武则天的马屁,还是省省吧……还是别难为杨炯了……”
“哎哎哎,杨炯作诗了啊,难得啊,他在李显府上这段时间光忙工作和给别人写骈文了啊。”
“好啊,终于有空写诗了,干回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啊!住手!”
议论声中。
杨炯已经踏上了前往梓州的旅途。
只是这一次,他走得很慢。
慢到细细欣赏路上的每一朵花,驻足观察每一条溪流。
最终,在经过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之际。
杨炯提笔赋诗: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重岩窅(yao第三声)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巫峡】
一诗作罢,杨炯不禁泪下,随后,他加快了前行的速度。
不日便抵达了梓州,并走马上任。
梓州的军旅生涯很枯燥,而杨炯最不怕的,就是枯燥,毕竟他是在弘文馆都能待制十六年的狠人。
不过,经过这一次军旅之行,杨炯的性格明显更加内敛了。
他的散漫,逐渐转化成了藏锋的宝剑。
偶尔出鞘,便是这样的名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天授元年(690年)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武三思因功勋卓着,封为梁王,迁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同年,杨炯参军任期满,回到长安。
武则天下诏。
着杨炯与一个名叫宋之问的人,同时到习艺馆任职,掌管教习官人书算之类的工作。
芝麻绿豆的小官。
杨炯却甘之如饴,反而和宋之问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宋之问尤为擅长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杨炯便经常向他讨教学习。
冬去春来。
时间来到了如意元年(692年)
7月15日。
宫中盂兰大放。
武则天大喜,命人制作斋菜并这些盂兰一起分送给长安各佛寺。
而武则天本人,则在城门楼上与群臣一起看着无数宫女人手提着一盏盏灯笼,犹如一条夜色中的长龙一般将这些斋菜送走。
也是在这个时候。
站在群臣最边缘处的杨炯眼中冒出一抹精芒,从怀中掏出一个卷轴。
踏步上前的同时,高声喊道:
“圣上!如此良景,臣斗胆,有赋献上!”
武则天和群臣正高兴,闻言纷纷转过头来,瞧见是杨炯,均是一愣。
看他此刻毕恭毕敬的跪在地上,眼中更是纷纷流露出一抹讶异得意之色。
武三思更是笑着对武则天道:“姑姑,看样子这初唐四杰里面,还是有识相之人的嘛。”
武则天微笑颔首道:“呈上来!”
杨炯头颅深深的伏低,开始跪着往前移动,他的双手高高的举起,纵使身下的裤子磨破,膝盖磨出血,也没有让他的姿势有任何的变化,一直到他来到武则天的跟前。
武则天见状眼中更加满意,抬手示意。
下一秒,便有人把杨炯手中的卷轴接过并在她面前展开。
“粤大周如意元年秋七月,圣神皇帝御洛城南门,会十方贤众,盖天子之孝也。”
看到这起首,武则天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
她接着往下看:
“浑元告秋,羲和奏晓。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嫋。
……
孝之始也。考辰耀,制明堂。广四修一,上圆下方。布时令,合烝尝。配天而祀文考,配地而祀高皇。孝之中也,定理大乘,昭群圣,光祖考,登灵庆,发深心,展诚敬。刑于四海,加于百姓。孝之终也,夫孝始于显亲,中于礼神……”
看到这里的时候,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周围的群臣亦是大点其头。
当看到接下来的这一句“武尽美矣,周命惟新”的时候,更是整个人容光焕发,脸上涌出了异样的神采!
但是!
当她接着往下看的时候,却面色陡然一变:
“圣神皇帝于是乎唯寂唯静,无营无欲,寿命如天,德音如玉。任贤相,惇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籙,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轨躅。太阳夕,乘舆归,下端闱,入紫微。”
从前面的歌功颂德,到最后的这一段。
尤其是那一句“任贤相,悖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籙,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
让武则天的目光定格了!
她的面色,肉眼可见的开始变差。
一抹深沉的杀机在她的眼眸深处翻滚。
一旁的武三思更是整个人当场就炸了毛。
然而群臣却还在茫然未知,在旁夸赞道:
“真是好一个杨令明,初唐四杰虽然只有你一人硕果仅存,但你这一篇盂兰盆赋,将陛下比作‘神圣皇帝’,也确实是恰如其分!”
“不错,陛下文成武功无一不出彩,神圣皇帝那是实至名归!”
“臣斗胆,愿为陛下铸造九鼎,以彰显陛下之功!”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这一通又一通的赞誉,看着群臣纷纷跪倒,武三思死死的咬紧牙关,跟着跪了下去。
而武则天藏在袖袍下的双手,也在这时死死的握紧。
她面色阴沉到极点,但最后还是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开口道:
“赏,盂兰一盆。”
当下,便有太监高声呼喊道:“赏!盂兰一盆!”
立马,就有人端来了一盆盂兰放在了杨炯的跟前。
也是在这个时候,武则天挥手命人收起《盂兰盆赋》,然后低头看向跟前的杨炯,淡漠的嗓音再次在场上响起:
“杨令明如此大才,习艺馆的差使未免太过屈才,朕封你一个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的差使,你觉得如何?”
“谢陛下圣恩!臣!不胜感激!”
杨炯闻言,当即深深的拜倒。
武则天眉角颤动,接着便抬手一挥道:“朕乏了,回吧!”
此言一出。
銮驾云动,浩浩荡荡的一大帮人当即簇拥着武则天去了。
前后不过片刻,整个南城门楼这边就走了个一干二净。
而杨炯,却仍旧一动不动的跪在那里。
好一会,那宋之问跑了过来,脸上带着羡慕:“令明兄,真是好才学,居然能得到陛下的夸赞和赏赐,你这也算是升迁了,能成为一地之父母官,可不比这在宫中教习强啊。”
杨炯这才从地上站了起来。
他伸手抱起面前的那盆盂兰,看着它,脸上露出轻松和解脱的神情,笑着说道:
“谢谢你!”
“没有你。”
“我写不出这一篇文章……”
“啊?哪里哪里,令明兄客气了!”一旁的宋之问笑着挠头,接着便伸手要把杨炯从地上搀扶了起来:“快,快别跪着了。”
然而杨炯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只是失神的看向天空,喃喃的道:
“子安,我做到了,你看到了吗?她……已经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