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丰收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大有最终没有打听到消息,因为隔天,崔知府的回信来了,提出将犯人王大聪关押至府衙大牢,秋后问斩。
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王管家心焦地上前迎了上来:“老爷,少爷又传来信,要加月钱。”
“前几日才给了他三百两,怎么又要钱?他是去求学,不是去花天酒地的,不加。”
王老爷摆摆手,进了屋子,王管家只好跺了下脚跟了上去。
“收拾一下东西,我们去荆州府。”
管家一愣,去荆州府作甚?
“老爷,咱们在荆州可没有根基......”
“没有根基就落地生根,这陇右府是不能再呆了,对了,不要惊动太多人,产业能处理就处理,不能处理就算了,等以后有机会再回来处理,留几个忠厚的人守住,对外就说我去跑商。愣着干嘛,快去!”
王管家被吓得一激灵,连忙下去安排事情。
临近秋收,田地里的庄稼一天比一天黄,最先收割的是黄豆。
李大娘一大早就起来了,今日是村子里收割黄豆的时间,她将磨好的镰刀放在箩筐里,背着箩筐准备出门。
山脚的旱地种满了黄豆,如今已是一片金黄,靠近水边种的是豆橛子,这是她们日常的蔬菜。
几个妇女头上带着布巾用来遮阳避尘,背篓放在地上,握着镰刀开始收割。
成熟的豆荚里裹着饱满的豆子,散发着浓烈的豆本清新气息,用镰刀割断豆苗顶端,就能把豆荚全部割下来,放进背篓里。
太阳渐渐升了起来,来帮忙收割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拿着镰刀,有人干脆用锋利的薄石块,眼前的这块土地是他们种下的,如今也是他们来收割。
这点土地不多,但也割了两天才算割完,豆荚晒了两天全都裂开了口子,黄色的豆子脱落下来,在草垫上滚了几下。
李大娘将豆荚拣了出来,看着圆滚滚的黄豆笑了笑。
终于有收获了!
“这段时间水生他们都在覃木匠那里当学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师。”
“还有孙娘子她们一直在纺织工坊里面做事,每月都有工钱,还有肉吃,看来秋收以后咱们也得学点技术了。”
“如今地里也有收成了,听说有货郎收购这些豆子,能卖三十文一斤呢!现在三十文都能买一斤多的陈米了!”
“听说前些时间县令大人被袭击了,不知道有没有受伤,你说我们拿着豆子去看望县令大人行不行?”
“一定可以,李大娘,我们想去看望县令大人。”
几个娘子抬头看着李大娘,在她们心里,李大娘就是这里的主心骨,是她们这个大家庭的核心,有事情请教李大娘那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好,咱们收获了豆子,也该让县令大人也尝尝,不过咱们不能打扰大人,远远看上一眼就够了。”
“好!”
此时的陆真正要往赵庄去,听说赵村一农户的一田里发现几株有十几个稻穗的稻子,陆真得知以后立刻表示要去看看。
因为这有可能是超级稻。
如今的稻子多数是一株挂两到四个穗的,一株十几个穗,放在六十年代也是很稀奇的存在。
若真是超级稻......
她收回思绪,将目光看向车窗外。
远处的山峦起伏,山脚下的平原错落下一片金色,农户弯腰割下稻谷,几个半大的小孩在收割完的稻田里捡稻穗,还有的光着屁股拿了簸箕在有水的稻田里捞鱼,偶尔传来惊呼声。
陆真眼神柔和地看着这些场景,头一回对这个世界有了眷恋的感觉。
赵村的村口,赵里正和几个农户已经在等着了。
发现了这种稻子的赵来十分高兴,他就是寻常的农户,之前的通识课趴在墙头听了个全,更积极地伺候稻田,这几株稻子本就生得壮,没想到连挂穗也这么多。
更重要的是,县令大人说要亲自来看看,这是他第一次离县令大人这么近,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
“县令大人来了!”
当那辆马车出现在众人视线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赵来还站在了赵里正身旁,嘴角咧开露出两排牙齿。
马车停稳,程一跳下马车准备给大人取马凳,哪知大人直接跳了下来,差点崴到脚。
“大人!”
赵里正等人连忙上前,陆真不以为意,明亮的眼睛看向赵里正:“稻子在哪?快带我去看看!”
赵来挤上前:“大人,请随我来!”
陆真看到他就笑了:“你就是种出了十几个稻穗的能人?”
“当不得夸,草民是赵村的,单名一个来字,县令大人唤我阿来就行。”
赵来引着陆真到了田里,两人穿过田埂,小心翼翼地拨开略带青涩的稻穗,终于来到了稻子面前。
眼前的稻子比周围的稻子要高出半个稻穗,沉甸甸的稻穗向四周下坠,中间还有青绿的叶子相间,禾杆已经黄了,看起来已经完全成熟了。
陆真难以置信地看着这株稻子,伸出手去捏下一颗稻谷,剥开表皮看到了白花花且饱满的米粒,放在嘴里一嚼,生涩的米香瞬间包裹了她。
这真的是稻谷!
“那边还有一株,剩下的十三株在另一亩田里。
赵来兴奋地介绍着稻子,陆真听得点头,又问起他是如何种的,尝试从其中总结一些规律,但显然还不行。
“这十几株稻子县衙买了,等下都割下来跟我回县衙领钱。阿来叔,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你,我希望你能够继续从事稻子良种研究工作,不知你意下如何?”
稻子良种研究?
赵来听都没有听说过,陆真便笑着和他解释:“这些稻子产量高,但是现在的种子数量太少了,无法大量种植,而且还不知道会否对土壤有要求,良种研究,一方面是让种子优胜率提升从而提升亩产,另一方面就是研究不同地域该种什么,因地制宜。”
“比如说稻子,若是咱们永新县都是能结十几个稻穗的稻子,那还会有人饿死吗?”
别说赵来,其他农户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们,真的能做到吗?
王大有最终没有打听到消息,因为隔天,崔知府的回信来了,提出将犯人王大聪关押至府衙大牢,秋后问斩。
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王管家心焦地上前迎了上来:“老爷,少爷又传来信,要加月钱。”
“前几日才给了他三百两,怎么又要钱?他是去求学,不是去花天酒地的,不加。”
王老爷摆摆手,进了屋子,王管家只好跺了下脚跟了上去。
“收拾一下东西,我们去荆州府。”
管家一愣,去荆州府作甚?
“老爷,咱们在荆州可没有根基......”
“没有根基就落地生根,这陇右府是不能再呆了,对了,不要惊动太多人,产业能处理就处理,不能处理就算了,等以后有机会再回来处理,留几个忠厚的人守住,对外就说我去跑商。愣着干嘛,快去!”
王管家被吓得一激灵,连忙下去安排事情。
临近秋收,田地里的庄稼一天比一天黄,最先收割的是黄豆。
李大娘一大早就起来了,今日是村子里收割黄豆的时间,她将磨好的镰刀放在箩筐里,背着箩筐准备出门。
山脚的旱地种满了黄豆,如今已是一片金黄,靠近水边种的是豆橛子,这是她们日常的蔬菜。
几个妇女头上带着布巾用来遮阳避尘,背篓放在地上,握着镰刀开始收割。
成熟的豆荚里裹着饱满的豆子,散发着浓烈的豆本清新气息,用镰刀割断豆苗顶端,就能把豆荚全部割下来,放进背篓里。
太阳渐渐升了起来,来帮忙收割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拿着镰刀,有人干脆用锋利的薄石块,眼前的这块土地是他们种下的,如今也是他们来收割。
这点土地不多,但也割了两天才算割完,豆荚晒了两天全都裂开了口子,黄色的豆子脱落下来,在草垫上滚了几下。
李大娘将豆荚拣了出来,看着圆滚滚的黄豆笑了笑。
终于有收获了!
“这段时间水生他们都在覃木匠那里当学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师。”
“还有孙娘子她们一直在纺织工坊里面做事,每月都有工钱,还有肉吃,看来秋收以后咱们也得学点技术了。”
“如今地里也有收成了,听说有货郎收购这些豆子,能卖三十文一斤呢!现在三十文都能买一斤多的陈米了!”
“听说前些时间县令大人被袭击了,不知道有没有受伤,你说我们拿着豆子去看望县令大人行不行?”
“一定可以,李大娘,我们想去看望县令大人。”
几个娘子抬头看着李大娘,在她们心里,李大娘就是这里的主心骨,是她们这个大家庭的核心,有事情请教李大娘那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好,咱们收获了豆子,也该让县令大人也尝尝,不过咱们不能打扰大人,远远看上一眼就够了。”
“好!”
此时的陆真正要往赵庄去,听说赵村一农户的一田里发现几株有十几个稻穗的稻子,陆真得知以后立刻表示要去看看。
因为这有可能是超级稻。
如今的稻子多数是一株挂两到四个穗的,一株十几个穗,放在六十年代也是很稀奇的存在。
若真是超级稻......
她收回思绪,将目光看向车窗外。
远处的山峦起伏,山脚下的平原错落下一片金色,农户弯腰割下稻谷,几个半大的小孩在收割完的稻田里捡稻穗,还有的光着屁股拿了簸箕在有水的稻田里捞鱼,偶尔传来惊呼声。
陆真眼神柔和地看着这些场景,头一回对这个世界有了眷恋的感觉。
赵村的村口,赵里正和几个农户已经在等着了。
发现了这种稻子的赵来十分高兴,他就是寻常的农户,之前的通识课趴在墙头听了个全,更积极地伺候稻田,这几株稻子本就生得壮,没想到连挂穗也这么多。
更重要的是,县令大人说要亲自来看看,这是他第一次离县令大人这么近,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
“县令大人来了!”
当那辆马车出现在众人视线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赵来还站在了赵里正身旁,嘴角咧开露出两排牙齿。
马车停稳,程一跳下马车准备给大人取马凳,哪知大人直接跳了下来,差点崴到脚。
“大人!”
赵里正等人连忙上前,陆真不以为意,明亮的眼睛看向赵里正:“稻子在哪?快带我去看看!”
赵来挤上前:“大人,请随我来!”
陆真看到他就笑了:“你就是种出了十几个稻穗的能人?”
“当不得夸,草民是赵村的,单名一个来字,县令大人唤我阿来就行。”
赵来引着陆真到了田里,两人穿过田埂,小心翼翼地拨开略带青涩的稻穗,终于来到了稻子面前。
眼前的稻子比周围的稻子要高出半个稻穗,沉甸甸的稻穗向四周下坠,中间还有青绿的叶子相间,禾杆已经黄了,看起来已经完全成熟了。
陆真难以置信地看着这株稻子,伸出手去捏下一颗稻谷,剥开表皮看到了白花花且饱满的米粒,放在嘴里一嚼,生涩的米香瞬间包裹了她。
这真的是稻谷!
“那边还有一株,剩下的十三株在另一亩田里。
赵来兴奋地介绍着稻子,陆真听得点头,又问起他是如何种的,尝试从其中总结一些规律,但显然还不行。
“这十几株稻子县衙买了,等下都割下来跟我回县衙领钱。阿来叔,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你,我希望你能够继续从事稻子良种研究工作,不知你意下如何?”
稻子良种研究?
赵来听都没有听说过,陆真便笑着和他解释:“这些稻子产量高,但是现在的种子数量太少了,无法大量种植,而且还不知道会否对土壤有要求,良种研究,一方面是让种子优胜率提升从而提升亩产,另一方面就是研究不同地域该种什么,因地制宜。”
“比如说稻子,若是咱们永新县都是能结十几个稻穗的稻子,那还会有人饿死吗?”
别说赵来,其他农户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们,真的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