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增强管控
收藏【小说123网www.txt123.cc】,元尊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司长此法确实可行,如此即可极大的限制吾乾国境内百姓的战斗力,有利于国家内部的稳定,如果让户籍司配合行动,效果必然更加显着。”
张硕对如今主动献策的谢安,非常的满意,不过他还真没搞明白谢安这话的意思。这不应该由各地府兵协助地方差役维护秩序么?怎么扯到户籍司上面去了?
“谢爱卿说得对,你给诸位大臣详细说说过程,届时大伙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张硕虽然没搞清楚谢安的意思,但出于维护自己的威望,以及对谢安谋略、才学的认可,他还是摆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而谢安见张硕如此模样,不由有些举棋不定,他倒是觉得张硕可能是不懂装懂,但其肯定不能试探,略带着些许怀疑和审视的情绪,他对自己所考虑的方面,作出了解释。
“国君可以下令,让户籍司配合地方上的衙门,限制各地百姓们的行动范围,非特殊人员,不得离开户籍所辖城镇,如此即可限制那些意图不轨之人汇聚,对地方造成威胁。”
“谢首辅的这个特殊人员,具体又是如何划分?要说出来,就是那些贩夫走卒,也需要在附近的郡县奔走,才能得以活计。”
麋竺在听完谢安的说词后,当即跳了出来,他是乾国的商业司司长,家中又世代从商,于公于私,这事都与他息息相关,不容他有丝毫的马虎。
“麋司长的担心,吾自然明白,所以这个特殊人员的定位,还需要咱们进一步的讨论,在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尽量杜绝匪人作乱。”
面对麋竺的询问,谢安表现的从容不迫,当即把接下来的话题抛出,并看向张硕。
这不是要让张硕拿出方案,而是谢安对张硕的尊重,承认张硕在乾国的绝对话语权。
而张硕平时就喜欢研读史书、兵法,肚子里肯定还是有些墨水的,就这事进行了一番高谈阔论,最终在心腹大臣们的提议下,最终签订了详细的事宜。
这其中主要还是围绕于商贩,乾国将商人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大型商队,一个是个体经营。
所有在乾国境内组建的商队,必须先上报商业司,经由商业司审核通过,才能在乾国流动,但非同一家的商队,不能合并在一起,同一家的几支商队选择合并,但总人口也不能超过200,商队所有人员可以佩戴刀剑防身,但不允许佩戴弓弩与甲胄。
商队成员不可以一起进去城镇,仅允许二十人以下的人员,在上交兵器后,进城贸易。非国家特许的商队,不得出国贸易。
而想要获得国家特许,那这支商队上面必须有至少三名乾国军、政要员出面担保,如果商队出现任何危害国家的情况,为其担保的官员,全部要为此受到相应的处罚。
就现下,张硕只批了麋家商队有出国贸易的资格,商队最大人口上限也从200扩充到了500,兵器甲胄依旧限制。
尽管乾国一视同仁,内部没有士农工商的阶级贵贱之分,但这种观念早已在原住民的心中根深蒂固,像谢、萧这种顶级大家族是不屑去做的。
至于家族旁支,事后可以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商业司申请,不用他们这些家主在朝议上开口。
就连商业世家的麋竺,也没有讨论自己家族的意思,是张硕清楚麋家的情况,主动提及。
一来方便麋家,二来是给麋竺一个样本,后续能有一个参考,照章办事,其余人也没话可说。
而那些个体户的小商贩,他们的限制就要大的多了,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在固定的范围内经营,所以所有人都是禁止配备武器的。
平日如寻常百姓一样,只能在固定的城镇活动,需要采购物资时,可以向当地镇城申请临时出行证,有出行证的商贩可以在当地县城之内活动。
不过出行证最大有效期也只有两天,且因从业的不同,正常情况下每家一个月仅能申请1到4次。
当然,张硕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给予商贩特权,以致于人心浮动,无论是小商贩还是商队,都是要按照一定比例上交商业税的。
尤其是商队方面,占据了大头,乾国不仅会按商队收益比例抽成,每支商队每年还必须向乾国支付二百两白银作为维护费用。
而像特权商队,每年上交的维护费,直接翻十倍,从二百两白银上增涨到二百两黄金。
就麋家而言,麋竺目前仅决定组建一支特权商队,以及五支寻常商队,合计每年维护费为三百两黄金!
接着张硕与群臣们又商议了一下对军队的封赏事宜,因为这次的战争波及面广,乾国参战人员过多,一群人仅在封赏的力度上就有很大的争议。毕竟按以往的力度,乾国这一次赏赐,就有可能让国家的经济体系直接崩溃。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张硕在群臣的协助下,终于敲定了基础的封赏机制。
首先是东晋降卒降将方面,他们不仅没有任何赏赐,除了郭默、苏峻以及王敦麾下的兵马,其余人后续还得被分散编入各地的府兵机构,参与劳动改造。
而孟、崂、宋义三国降卒则全部获得乾国公民的身份,享有乾国百姓相应的人权,除个别战功彪炳者之外,没有其他的赏赐。
而乾国原本的直系军队,则获得应有的赏赐,但除去固定的军功爵封赏外,原本的钱粮封赏改为以赏赐田地为主。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乾国经济稳定,还是用不动产巩固将士们与乾国的利益关系,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使军队的凝聚力更上一层楼。
至于具体的封赏,那就不是他们现在能够整理出来的,这还得先等各军上交军功册,再由军籍司审核并拟定相关封赏,再通过内阁机构审核,最后敲定具体、详细的封赏。
“王司长此法确实可行,如此即可极大的限制吾乾国境内百姓的战斗力,有利于国家内部的稳定,如果让户籍司配合行动,效果必然更加显着。”
张硕对如今主动献策的谢安,非常的满意,不过他还真没搞明白谢安这话的意思。这不应该由各地府兵协助地方差役维护秩序么?怎么扯到户籍司上面去了?
“谢爱卿说得对,你给诸位大臣详细说说过程,届时大伙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张硕虽然没搞清楚谢安的意思,但出于维护自己的威望,以及对谢安谋略、才学的认可,他还是摆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而谢安见张硕如此模样,不由有些举棋不定,他倒是觉得张硕可能是不懂装懂,但其肯定不能试探,略带着些许怀疑和审视的情绪,他对自己所考虑的方面,作出了解释。
“国君可以下令,让户籍司配合地方上的衙门,限制各地百姓们的行动范围,非特殊人员,不得离开户籍所辖城镇,如此即可限制那些意图不轨之人汇聚,对地方造成威胁。”
“谢首辅的这个特殊人员,具体又是如何划分?要说出来,就是那些贩夫走卒,也需要在附近的郡县奔走,才能得以活计。”
麋竺在听完谢安的说词后,当即跳了出来,他是乾国的商业司司长,家中又世代从商,于公于私,这事都与他息息相关,不容他有丝毫的马虎。
“麋司长的担心,吾自然明白,所以这个特殊人员的定位,还需要咱们进一步的讨论,在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尽量杜绝匪人作乱。”
面对麋竺的询问,谢安表现的从容不迫,当即把接下来的话题抛出,并看向张硕。
这不是要让张硕拿出方案,而是谢安对张硕的尊重,承认张硕在乾国的绝对话语权。
而张硕平时就喜欢研读史书、兵法,肚子里肯定还是有些墨水的,就这事进行了一番高谈阔论,最终在心腹大臣们的提议下,最终签订了详细的事宜。
这其中主要还是围绕于商贩,乾国将商人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大型商队,一个是个体经营。
所有在乾国境内组建的商队,必须先上报商业司,经由商业司审核通过,才能在乾国流动,但非同一家的商队,不能合并在一起,同一家的几支商队选择合并,但总人口也不能超过200,商队所有人员可以佩戴刀剑防身,但不允许佩戴弓弩与甲胄。
商队成员不可以一起进去城镇,仅允许二十人以下的人员,在上交兵器后,进城贸易。非国家特许的商队,不得出国贸易。
而想要获得国家特许,那这支商队上面必须有至少三名乾国军、政要员出面担保,如果商队出现任何危害国家的情况,为其担保的官员,全部要为此受到相应的处罚。
就现下,张硕只批了麋家商队有出国贸易的资格,商队最大人口上限也从200扩充到了500,兵器甲胄依旧限制。
尽管乾国一视同仁,内部没有士农工商的阶级贵贱之分,但这种观念早已在原住民的心中根深蒂固,像谢、萧这种顶级大家族是不屑去做的。
至于家族旁支,事后可以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商业司申请,不用他们这些家主在朝议上开口。
就连商业世家的麋竺,也没有讨论自己家族的意思,是张硕清楚麋家的情况,主动提及。
一来方便麋家,二来是给麋竺一个样本,后续能有一个参考,照章办事,其余人也没话可说。
而那些个体户的小商贩,他们的限制就要大的多了,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在固定的范围内经营,所以所有人都是禁止配备武器的。
平日如寻常百姓一样,只能在固定的城镇活动,需要采购物资时,可以向当地镇城申请临时出行证,有出行证的商贩可以在当地县城之内活动。
不过出行证最大有效期也只有两天,且因从业的不同,正常情况下每家一个月仅能申请1到4次。
当然,张硕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给予商贩特权,以致于人心浮动,无论是小商贩还是商队,都是要按照一定比例上交商业税的。
尤其是商队方面,占据了大头,乾国不仅会按商队收益比例抽成,每支商队每年还必须向乾国支付二百两白银作为维护费用。
而像特权商队,每年上交的维护费,直接翻十倍,从二百两白银上增涨到二百两黄金。
就麋家而言,麋竺目前仅决定组建一支特权商队,以及五支寻常商队,合计每年维护费为三百两黄金!
接着张硕与群臣们又商议了一下对军队的封赏事宜,因为这次的战争波及面广,乾国参战人员过多,一群人仅在封赏的力度上就有很大的争议。毕竟按以往的力度,乾国这一次赏赐,就有可能让国家的经济体系直接崩溃。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张硕在群臣的协助下,终于敲定了基础的封赏机制。
首先是东晋降卒降将方面,他们不仅没有任何赏赐,除了郭默、苏峻以及王敦麾下的兵马,其余人后续还得被分散编入各地的府兵机构,参与劳动改造。
而孟、崂、宋义三国降卒则全部获得乾国公民的身份,享有乾国百姓相应的人权,除个别战功彪炳者之外,没有其他的赏赐。
而乾国原本的直系军队,则获得应有的赏赐,但除去固定的军功爵封赏外,原本的钱粮封赏改为以赏赐田地为主。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乾国经济稳定,还是用不动产巩固将士们与乾国的利益关系,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使军队的凝聚力更上一层楼。
至于具体的封赏,那就不是他们现在能够整理出来的,这还得先等各军上交军功册,再由军籍司审核并拟定相关封赏,再通过内阁机构审核,最后敲定具体、详细的封赏。